(资料图片)

前10个月金融业实现税收超200亿元,新增贷款占全省比重为21%,存贷比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青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中向好”

本报11月22日讯 金融业主要指标快速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企业上市进程不断加快……记者自今天下午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金融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引领,着力抓好金融政策传导和金融服务落地,扎实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各项重点任务,金融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在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住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41.7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0.7%,是去年同期3.1倍;1至10月份,金融业实现税收203.9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为14.2%,金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

前10个月,金融业多项指标数据亮眼。全市存贷款稳定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4740亿元,同比增长12.04%,高于全国1.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365亿元,新增存款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6556亿元,同比增长11.38%,高于全国0.8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46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1%。本外币存贷比达到107.34%,高于全国、全省24个和22个百分点,资金运用充分,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全市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各种形式实现直接融资2872.76亿元,同比增加292.7亿元,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招商引资精准有力,加速聚集优质金融资源成为青岛金融业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36个重点现代金融产业链项目到位内资252.4亿元、外资6亿美元,均居24条产业链招商引资前列。恒丰理财开业运营,意才证券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青岛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2亿元,陆家嘴信托、海尔消费金融分别增资14亿元和5亿元,光大理财产品规模超过1.2万亿元,法人机构实现做优做强。全市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和管理规模分别突破2000只和1800亿元,两项增速持续保持全国前列。私募基金管理人户均管理规模4.34亿元,同比增长31.5%,在山东现代金融(私募股权)行业领军10强中,我市占据6家。

今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不断加大对助企纾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至10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67%,比去年同期提高6.75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6.29个百分点;至10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2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户数突破26万户,新增3万户。此外,金融机构紧跟政策导向,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动能领域的信贷供给强度。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110亿元,同比增长55.5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43.6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前10个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含贴现)加权平均利率3.87%,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43%,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

青岛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保险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截至10月末,银行业资产总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9%;负债总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不良贷款余额340亿元,不良率1.27%,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51和0.13个百分点。

青岛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年内已有12家公司过会或上市(含迁入2家、H股1家),其中6家已上市(泰德股份、科捷智能、国新健康、三柏硕、创新奇智、鹏博士),6家过会待注册或核准(豪江智能、大牧人、盘古智能、歌尔微、雷神科技、三祥科技);拟上市公司33家,其中在审企业7家、辅导备案企业20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63家,从板块分布来看,沪深主板41家,科创板6家,创业板13家,北交所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6家;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14家,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关键词: 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