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青岛人才总量十年增加110万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2012年,青岛出台意见全面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和“百万人才集聚行动”,提出用10年时间使全市人才总量新增100万人。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青岛市人才总量为144.5万人。十年来,青岛协调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57万,十年间,全市人才总量约增加110万。其中,新增住青院士17人,总数达到85人;新增国家级人才364人,增长14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青岛打造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奏响了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十年来,为广泛集聚人才,青岛勇破藩篱,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
2012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加快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的意见》,随后,青岛系统性地出台16项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实施。2013年,青岛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至此,青岛人才政策体系的1.0版本搭建完成。
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1月,青岛市委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全市人才政策体系新一轮优化升级的序幕。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实施意见》。2020年,青岛聚焦创业城市建设,“六箭齐发”,一次性出台《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等6个重磅人才新政,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组合拳”,构建完成了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产才融合政策为基本框架的全市人才政策2.0版。
今年4月24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我市未来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四个面向”,突出青岛特色,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
为解决政策“碎片化”问题,我市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围绕扩大基数、高端引领、凸显特色、赋能发展四个方面,制定人才基数倍增计划、顶尖人才聚集计划、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等10项子计划,涵盖了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形成了3.0版人才政策新体系,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人才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从人才政策1.0版到3.0版,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青岛的人才体制机制日臻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从高端领军人才到技能人才,从本土培养人才到海外引进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
顶尖人才是突破关键技术的领军人物,是提升城市创新力的关键支撑。今年4月举行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对2021年度青岛市新当选的两位院士王军成、陈松林进行嘉奖,颁发了顶尖人才补助奖励。当两位院士走到台上接受隆重嘉奖时,会场上响起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青岛用最具仪式感的方式释放出对人才的尊重和诚意。
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决定,授予297名人才2021年“青岛拔尖人才”称号。作为拥有33年历史的青岛“老牌”人才工程,自1988年以来,我市已先后组织开展了18批2126人(次)拔尖人才推荐选拔工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从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脱颖而出,经过多年培育,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顶尖人才,他们冲在改革攻坚的主战场,走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的最前线,成为助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蓝洽会”是青岛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的重要平台。去年12月,第二十一届“蓝洽会”在西海岸新区举行。156个精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展现来青意向,13个重点引才引智项目现场签约,50多个优质项目现场深入对接。过去20载,“蓝洽会”已累计发布海外人才岗位需求超过1.5万个,集聚高端人才留青创新创业近3000人,创办高科技企业500余家,一大批位于世界科技前沿和热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签约来青,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十年来,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在青岛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搭建载体优化环境,识才爱才敬才蔚然成风
“2013年创业之初,我们资金有限,根本没有钱去外面租专门的办公室,只能把公司注册在家里,研发地点是自家厨房。”直到2015年,靳钊创办的公司作为第一批博士创业企业入驻青岛博士创业园,免费获得了1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税务、工商等繁琐的手续也可在园区的公共服务大厅一站办理。靳钊坦言,这让他能够把精力放在研发推广上,使公司真正快速发展。靳钊研究的固相微萃取技术不仅打破了技术和产品的国外垄断,还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十年来,我市人才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健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围绕服务顶尖人才创新创业,2016年10月,全国首个院士专家创新创业产业园——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院士智谷)正式投入运营。为更好地服务高层次人才,我市完成了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二期扩建工作,孵化总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累计扶持企业104家,集聚有关国家级人才12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湛山创客工厂”为广大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
为系统提升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整体效能,今年4月,市委人才办出台《推进“揭榜挂帅”若干措施》,并正式上线“揭榜挂帅”数智平台,将“揭榜挂帅”机制拓展到农业、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全产业领域,以及服务模式、制度创新、调查研究等各方面需求领域,实现常态化发布榜单。平台导入现代海洋、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的30余名专家以及律师、知识产权师、人力资源经理等30余名技术经纪人助力项目精准、高效对接,推出“揭榜挂帅险”,解除揭榜方、发榜方后顾之忧。
青岛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为理念,建设青岛人才赋能中心,以场景赋能、资源赋能、数字赋能为着力点,建设项目路演、风投创投、高端猎聘等六大赋能场景,链接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社会机构、商协会等142家单位服务资源,打造青岛“才赋云”平台系统,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综合性赋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