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省运会小将们走专业或升学都有明显优势,“学生运动员”成为当下热门选择——

体教融合,青岛涌现更多名校“学霸”

挖掘苗子、发现人才,畅通培养输送体系,为山东体育长远发展积蓄能量,是举办省运会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省体育局在省运会闭幕式当天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显示:第二十五届省运会上共有49人达到国家级健将标准,18个项目1872名表现突出的运动员得到征召参与省队集训,其中951人有望充实到省一线、二线队伍。以省运会为跳板,这些小将即将迎来个人运动生涯的一次飞跃。

但相较于超过17000人的参赛运动员总规模,951人仅占到总数约5.6%。对于其余94.4%的小运动员来说,此次参赛更像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经历,比赛结束后,他们要回到校园继续自己的学业和课余训练。那么,在“体教融合”愈发紧密的大背景下,这些孩子的未来会因为体育而改变吗?

体教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

9月1日,是岛城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和其他同学一样,青岛二中的高二学生皇甫浩然早早来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皇甫浩然过得同样充实,他参加了省运会击剑男子花剑的决赛,为青岛队带回两枚金牌。

“高二分班我选了理科,学习难度和压力都更大了。我目前计划每周安排三到四节训练课,作为一名高中生,还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皇甫浩然说,“我的目标是明年在省锦标赛上拿到一级证,然后借助击剑特长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皇甫浩然只是我市近年来全力推进“体教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所结硕果的一个缩影。本届省运会,田径、足球、游泳、羽毛球、击剑等项目中出现了大批来自普通中小学校的面孔。据市体育局训竞处处长徐泽介绍,青岛有410名参赛选手是纯正的“学生军”,占代表团运动员总人数的26.7%。“家长意识转变和不断优化的体教融合政策,合力促成了这样的局面。”徐泽分析道,“一方面全民健身日渐普及,家长们让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是体育、教育携手,不断出台引导鼓励政策,尤其在升学方面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青岛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学校体育建设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的政策措施,为优化青岛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建立了长效机制。以此为基础,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体育和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逐渐被打通,体教融合初见成效。

青岛市教育局2021年特长生招生计划显示,26所局直属学校(含育才、37中两所初中)共招收259名体育特长生和290名足球后备人才。徐泽说:“从项目和名额分配情况来看,特长生涵盖了田径、游泳、网球、篮球、击剑等重点项目,基本可以满足精英运动员的升学需求。”

一举两得,体育成为升学“跳板”

不仅是中小学阶段,在人生最关键的高考大门前,体育同样也是“敲门砖”。东京奥运会上,首金得主杨倩以清华“学霸”的身份成为“爆款热搜”,让更多人了解到“学生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

他们与普通学生同吃同住,边学习、边训练,既不耽误文化课,又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新一代的“学生运动员”正在打破以往人们对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

据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泽龙介绍,目前高校体育招生主要分为普体、单招和高水平三种,可供不同运动水平的孩子选择。他说:“普体主要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学生只要通过几项基本的技能测试,就可以报考相关的体育院校或者师范大学的体育专业。单招和高水平则面向拥有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的运动员,对体育成绩要求比较高。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大学都设有体育学院或者体育系,具备省运会参赛水平的运动员将来报考会有很大优势。”

体育从来不是独木桥。参赛拿到运动员等级证书,继而借助体育跳板进入高校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小运动员的选择。以青岛市体校为例,该校最近三年的高考升学率一直维持在60%以上,其中不乏清华、北大、北体大、武汉大学等名校生的身影。

本届省运会上,青岛田径队有2人达到健将标准、25人达标一级,游泳队有35人拿到了80个项次的一级证书,男足女足则有28人达标一级、46人达标二级。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新宏说:“其他项目的具体数据还在统计。一般来说,省运会的甲组比赛才可以办理运动员等级证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也要面临高考,算得上一举两得。”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各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一方面可以保障更多高水平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意味着更多普通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特长拓宽进入一流大学学习的途径。

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拓展,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小运动员获得走入高校的机会,逐步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令全社会逐渐认识到体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为更多的青少年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指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