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云南丽江和安徽芜湖接连发生两起雷击致人死亡事件,而今年夏季,因为降雨偏多,青岛的雷电似乎也比往年多一些。早报记者采访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市发生雷暴日的频次的确是多于往年,到目前已达39天,这个数据已经接近青岛年平均21个雷暴日的2倍。其中今年到目前雷电次数最多的一天是8月12日,总共监测到13万多条闪电。

岛城上空出现的闪电。市民刘先生供图

雷电来袭偏爱“高个”

近期接连发生的雷电事故,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雷电的关注。根据查询发现,云南丽江和安徽芜湖两起雷击意外事件中,当地都曾发布过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这是雷电预警信号中的第一级别,也预示着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向科介绍,云南丽江和安徽芜湖的两起雷击意外事件都是在较为空旷的空地上发生,雷电没有击中一旁的树木或是路灯,反而击中了人,这是小概率事件。刘向科表示,有的时候市民收到雷电预警信息会不以为然,也有市民觉得马上要下雨了,打雷闪电没什么要紧的,但其实在这些情况下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大家平常会觉得闪电打雷多是发生在天空中,落到地面比较少,但其实有很多雷击落到了地面上,只不过有些落在山里的树上,有些落在高楼上,能量顺着地面消散,没有伤到人,但是一旦落到人身上,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专家介绍,生活中,由于缺乏对雷电的科学认识和理解,人们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只要在室内,就不会遭受到雷电的伤害。严格来说,可以安全躲避雷电灾害的室内是特指具有防雷设施的封闭式现代化建筑,而一些露天或者半开放式的建筑是不包括在内的。

即使在室内,也要格外注意各种电源线、金属水管等与室外有连接的导体,雷电的电流可能会顺着这些导体进入室内,从而造成击伤甚至死亡。在户外空旷的环境中,人本身就是“高体”。遇到雷雨天气,首先要找寻安全的地点躲避,如果时间来不及,应主动降低自己的高度,因为雷电更偏爱高的物体。

“如果能听见雷声,那么这时候雷电发生的范围大概是10公里之内。所以,只要听见雷声,雷雨云就大概位于头顶1公里到10公里的范围内,这时就需要赶紧躲避,因为雷电已经离得很近了。”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专家提醒。

今夏雷电接连造访

据中国天气网1981年至2013年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发现,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其中,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

“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北方的青岛市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年平均21个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份,也就是强对流天气较多的时段。”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技术科负责人介绍,雷电又称闪电,出现与雷雨云有关,而雷雨云是一种强烈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在强烈对流作用下,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不同极性的电荷区之间的电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根据气象部门的常年监测,雷电活动在我市全域范围内均有分布,总体来说郊区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稍微活跃。“总的来说,我市近几年发生的雷电强度并不大。但今年的雷暴日频次有增多。”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介绍,根据青岛闪电定位仪监测统计,今年5月到目前,共计有39个雷暴日。特别是7月1日—2日、8月12日、8月22日等出现了几次范围较大的雷暴日,其中发生闪电最多的是8月12日,总共监测到13万多条地闪和云闪。

“今年夏天,青岛多数时间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位置,这个位置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气象专家介绍,今年雷暴日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强对流天气过程频繁,降水偏多。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使云内存在强烈的上升和下沉气流,低层的暖湿水汽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向上抬升运动,并随着温度的下降,水汽凝结成霰和冰晶等冰相粒子,这些水滴、冰晶等在运动的过程中相互碰撞,以及水滴受气流影响发生破碎等,使云中产生了大量的电荷,雷暴云内部上下之间形成非常强烈的电位差,最终在云内和云地之间发生持续不断的放电。

虽然雷暴日频次较多,但今年到目前,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尚未收到我市雷击事故的上报。“不排除个别电子系统遭到雷击破坏的情况,这类轻微情况一般相关单位就会自行修复了。”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说,他们开展了雷电监测预警公共服务,除了市民经常收到的市气象台发布的雷电预警外,目前还对我市涉及石化、燃气等重点防雷单位,以及旅游景区等单位提供更精细化的靶向雷电活动监测预警。

球形闪电危害极大

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雷电的危害,首先表现在闪电产生灼热的高温,其次是猛烈的冲击波,易造成电力故障、火灾爆炸、人畜伤亡、信息系统损坏、建筑物损坏等。

自然界中,常见的闪电有云间闪电、云地闪电、球形闪电和电磁脉冲四种形式。其中,云间闪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闪电形式,在云层中直接放电,形成闪电,云间闪电对我们的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对我们影响较多的是云地闪电,云间对地面物体直接放电,这种闪电又叫直击雷,云层中的电荷达到极高的时候,对地面较高的建筑物或者人体直接放电,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球形闪电是悬浮在近地的圆球状闪电,民间俗称“滚地雷”,危害极大,球形闪电有一个特性,喜欢“钻洞”,有的会从烟囱和开着的窗户和门进入室内,有的会在电线上滑动;闪电放电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导致电力电气设施系统中电流电压瞬间升高,损坏电气设施。

雷电的发生对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益处,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清新。

/提醒/

防雷“秘籍”

发生雷电时,市民应该怎么办?对此,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专家作出解读。

室内

1、关好门窗,不要将手伸出窗外,拔掉室内的电源,不触碰家中的金属物品。2、家中的网线、电话线有导电风险,应尽量不上网,拔掉网线,且不使用座机打电话。3、水管与防雷接地设施相连,打雷时不要使用热水器洗澡,记得切断热水器的电源。4、阳台外晾晒衣物的铁丝要收好,防止引雷。

室外

1、雷雨天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要尽快离开水体,避免钓鱼、在沙滩玩耍奔跑等活动,不宜打带金属伞尖的雨伞,以免成为突出的导电目标。

2、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身体发麻,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

4、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5、雷雨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易产生跨步电压。

6、空旷区域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要使用充电宝给手机进行充电,因为手机的电磁波和充电的电流有可能会引来雷电。7、如果你在汽车里,记得关好车窗,车内是安全的。

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雷灾上报、调查、咨询电话为82799047,市民如有对雷电不懂的信息都可咨询他们。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宋琳刘瑞)

关键词: 事故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