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个“圈”的成绩单来了!

山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方位展示了过去一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其中,专门发布了省会、胶东、鲁南三个经济圈2021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1074.6亿元、35534.7亿元和164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7.8%、8.3%和8.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0%、43.2%和20.8%。

国家把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摆在了重要位置。山东半岛城市群着力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其中,“三圈”即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

三大经济圈区位不同、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因此面临的发展任务也不尽相同,在山东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自然也是有差异的。

2021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清晰指明了“三圈”的“主攻方向”——

省会经济圈主打“黄河牌”;

胶东经济圈主打“海洋牌”;

鲁南经济圈主打“乡村振兴牌”。

今年1月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加快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作出部署,明确三大经济圈的任务——

省会经济圈,做强;

胶东经济圈,提升;

鲁南经济圈,振兴。

从2021年“成绩单”看,省会经济圈体量还不够大,增速还不够快,还需要发力“做强”;

胶东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增强;

鲁南经济圈的表现令人欣喜,增速是三圈最快的,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0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事实表明,区域一体化为城市群、都市圈所在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在全省顶格推动下,随着三圈一体化步伐的提速,山东各市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01

省会经济圈,“做强”,任重道远

在三圈中,省会经济圈覆盖的地级市最多——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全域,陆地面积约6.0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最多——3706万人,基本涵盖了黄河下游山东段的绝大部分区域,是服务、融入黄河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切入点”。

来看看省会经济圈2021年的表现:

从总量看,7市实现GDP总和31074.6亿元,较上年增长3608.5亿元。

从占比看,在全省的比重由2020年的37.56%下降至2021年的37.40%,下降了0.16个百分点。

从贡献看,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20年的38.7%下降至2021年的36.0%,下降了2.7个百分点。

来看看主要城市的表现。

中心城市济南GDP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432.22亿元,位列全国第18名,较2020年的19位提升了一个位次。作为省会城市,这几年,济南的城市能级明显提升,在省会经济圈的首位度达到36.8%,核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彰显。但济南2021年的经济增速不太理想,只实现了7.2%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全省的首位度也较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省会经济圈“第二城”淄博的表现可圈可点:2021年GDP总量突破4200亿元,在全省的占比提高到5.06%,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在省会经济圈的占比达到13.52%,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在全国,超越沧州、遵义,上升至百强城市第63位。

德州GDP达到3488.72亿元,超越制造业重镇株洲和广西重镇柳州,排名上升至全国第85位,彰显了强劲的实力。

迎来重大国家战略的黄河入海口东营,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2021年,东营GDP达到3441.72亿元,名义增速高达15.4%,位列全省第二位;在全国一举超越四川第二城绵阳、河南新乡、安徽滁州、湖南株洲、广西柳州等重镇,排名上升至第87位。

此外,泰安在全省的占比出现小幅下降,滨州、聊城等市增长势头良好,在全省的比重稳中有升。

《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确立的定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确立的经济人口承载力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达到3800万人左右。

以目前的发展态势看——2021年GDP已经突破3.1万亿,一年增加了3609亿元,有望提前两年实现3.6万亿的目标。

02

胶东经济圈:“提升”,关键而迫切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全域,陆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

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发展基础、区位优势、辐射范围等哪个方面衡量,胶东经济圈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有责任在推动山东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三圈中,胶东经济圈主打“海洋牌”,定位是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肩负着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国际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新经济发展先行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任。

2021年,胶东经济圈的领先优势得以进一步巩固:胶东五市实现GDP总和35534.7亿元,较上年增加了4421亿元;在全省的比重由2020年的42.55%提高到2021年的42.7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43.2%。

龙头、核心城市青岛,表现稳健: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一年间,净增1735.9亿元,增量创新高;占全国的比重由2020年的1.22%提高到1.24%,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全国第13位、北方第三城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在全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的16.96%,提高到2021年的17.01%;在胶东经济圈的首位度达到39.8%。

胶东第二城烟台持续发力,发展速度重回应有水平:2021年GDP为8711.75亿元,同比增长8.0%;在全省的首位度稳定在10%以上,目前仍旧牢牢占据着“山东第三城”的位置;在胶东经济圈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潍坊则是名副其实的“黑马”:2021年GDP从5000亿直接越过6000亿,达到7010.6亿元,在胶东经济圈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在全国则一举超越了石家庄、盐城、绍兴、扬州四城,排名上升至第35位,距离其制定的“一二三”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越来越近。

“小而美”的威海的表现也不错:2021年GDP为3463.93亿元,排名全省第10位,与第9位的德州的差距由2020年的61亿元,缩小到不足25亿元,2022年有望实现进位;在全国一举超越滁州、株洲、柳州三市,排名上升至第86位。

日照无论是国土面积、常住人口,还是经济体量都不大,2021年GDP为2211.96亿元,只占胶东经济圈的1/16左右。但如果能做好“小而美”“小而精”文章,实现更为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发挥好海洋、港口、物流等优势,还是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常住人口达到3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

胶东经济圈目前GDP已经达到35534.7亿元,距离目标4万亿仅有4465.3亿元的差距,按照去年4421.33亿元的增量计算,有望在2022年提前3年实现目标。

但作为龙头,胶东经济圈显然还应该确立更高远的目标,应当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群,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要实现这一目标,胶东经济圈关键在“提质”。重点是综合发挥海洋经济领先、智能制造发达、金融服务集聚、开放程度较高等特色优势,推进青潍日同城化和烟威同城化发展;放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效应,以青岛为龙头,推动与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

03

鲁南经济圈:“振兴”,势头已起

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4市,涉及12个市辖区、23个县、3个县级市,总面积4.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2.8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8.6%和31.5%。

相比较而言,鲁南经济圈城市、人口、经济等规模都是三圈中最小的,经济发展基础最为薄弱,没有出海港口,缺乏具有绝对实力的核心城市。但同时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是山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而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突破口。

2021年,鲁南经济圈4市实现GDP总和16463.7亿元,较上年增长1947.78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20年的20.1%,提高到2021年的20.8%,提高了0.7个百分点,有些出乎意料。

“领头羊”之争激烈,临沂略占上风。2021年,临沂GDP为5465.5亿元,增速为8.7%,济宁为5069.96亿元,增速为8.5%;临沂将领先优势由2020年的311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396亿元。

菏泽和枣庄增速分别为8.8%、8.3%,均跑赢了全省,增长势头不错。

从全国看,2020年,排在临沂前面的竞争对手是洛阳和哈尔滨,两城领先临沂的优势分别是323亿元、379亿元,在4000亿+档,这是一个不算小的差距。但临沂硬是凭借优异的表现——同比增长8.7%、增量660亿元,一举将两城反超,并且拉开了与追兵漳州的距离。

济宁GDP为5069.96亿元,增速为8.5%,成功跨越5000亿元大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菏泽超越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湖南重镇衡阳,排名上升至第69位,并且拉开了与追兵特区珠海的差距——由2020年的1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95亿元。

面对实力强劲的胶东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降反升,足见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鲁南经济圈4市毗邻苏豫皖三省,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处于华东与华北、山东半岛与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淮流域的结合部,在山东省区域版图中具有承南接北的重要作用,区位优势明显。

《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确立的定位是,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全国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沂蒙样板,并提出了“到2025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大关”的目标。

目前,鲁南经济圈GDP已经达到16463.7亿元,距离2万亿的目标仅有3536.3亿元,按照去年增长1947.78亿元的速度,有望在明年提前两年达成目标。“三圈”强,则山东强。今年1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明确提出,加快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三圈”的发展重点与实施路径,“三圈”一体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

未来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基于全省大局,还是各市长远发展,都应更多地在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三圈”一体化发展中下更大力气,形成抱团、协同发展之势,用一体化为各地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和可能。

作者|观象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