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3日讯 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共发展到2889家,养殖专业户近7000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体规模,如何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必答题。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编制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全市2889家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畜禽养殖点多面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难度很大,目前仍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尤其是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处置不规范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近7000家养殖专业户大部分配建了处理处置设施,但一些专业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的问题,成为了黑臭水体的污染源。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畜禽养殖业总体布局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正常运行,散养户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围绕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内容,全面构建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这一指导思想,《规划》从6大方面提出18项具体任务措施。

坚持分区管控,优化畜牧业空间布局。2020年,我市对全市禁养区范围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市现有禁养区共计146处,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水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进一步优化养殖业布局,严防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反弹”和“复养”现象发生。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上,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源综合利用、纳管处置、建设专门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等方式处置养殖废弃物,加快推广立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模式,深化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强养殖专业户污染防治,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散养户养殖行为。

提升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必不可少。通过畅通粪肥还田利用渠道,引导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粪肥或有机肥,推进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等方式促进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同时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发展。

智慧治污,推动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规划》强调,坚守不污染环境的底线,深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推动美丽牧场建设。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技下乡,推动环保、农业等科研机构与规模畜禽养殖场、养殖户的“点对点”技术帮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