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摄影报道)

“我手机通讯录里有一千多个联系人,其中八百多个都是我们辖区的居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近百个电话,我的手机号现在已经成了疫情防控的热线电话,只要有事,大家都第一时间打给我。”说起疫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刘明堂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李沧区沧口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的负责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明堂一直负责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从随访到流调,从核酸检测到疫苗接种,从服务居家隔离群众到组织全要素应急演练,年过半百的他俯下身子、沉到基层,始终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这一晃就是七百多个日夜。

垫资3万购买急缺物资

随着虎年春节的临近,外地返乡人员数量增多,社区疫情防控压力随之加大,近期刘明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早上八点准时到岗,先打一圈电话询问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状况,然后为接受居家隔离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人员准备车辆,下午紧接着安排中高风险地区返青人员接受集中隔离,期间还不忘给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必需品……一天下来,刘明堂的工作行程是满满当当、紧紧凑凑。

而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早已成了他的常态。据了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明堂首当其冲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开放式楼院封闭管理、网格划分、值班值守到物资保障、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为做到万无一失,他走遍了辖区14个社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大小小的企业、工地,有时甚至到深夜还坚守在值守点。

尤其是在疫情发生初期防疫物资吃紧的时候,为了确保街道、社区的物资保障到位,他多方协调,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往返于城阳、胶州、莱西等地,垫资3万元购买口罩等急缺的物资,前后筹措了9万只防护口罩、200余桶酒精、300多桶84消毒液、139只额温仪、70顶帐篷以及1万多只一次性手套用于一线防控,为街道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连续半个月睡沙发

扎根基层没有工作日、节假日之分,更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刘明堂经常工作到凌晨,甚至有一段时间连续半个月在办公室过夜,而他家距离办公室只有不到15分钟的车程。

刘明堂:“2020年10月份的时候,青岛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要在3天之内完成全部检测,我和同事们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吃饭就在检测点上解决,睡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据了解,沧口街道地处青岛老城区,辖区人口密集,中老年人口数量较多,还有不少不方便出行的老年人。为了做到全员检测、不落一人,为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刘明堂一边紧盯检测点,保障物资、维持秩序,一边配合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进行检测,最终按时完成了全部检测任务。

刘明堂:“我曾经是一名人民海军潜艇兵,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牢记‘听党指挥忠于党、能打胜仗打硬仗、作风优良为人民、爱舰爱岛爱海洋’的海军精神,所以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

从“宣传员”到“大管家”

2021年,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虽然防疫形势趋于平稳,但对于疫情防控人员来说仍不能掉以轻心。

年初,刘明堂化身“宣传员”,开启了“碎碎念”的工作模式——“口罩还是要戴好”、“非必要不离青”、“我们严一分,居民就安全一分”,每走到一户居民家,每去到一个社区,他都会悉心叮嘱居民和同事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新冠肺炎疫苗全民接种期间,他更是苦口婆心地进行疫苗接种宣传,走街串巷号召全体居民接种疫苗。4月份的青岛天气多变,大风和降雨天气时而上演,从早到晚,刘明堂顶着风、冒着雨奔波在社区和疫苗接种服务点之间,一天能走上3万步,“那些日子我的腿肚子一直是酸的,上楼梯都十分困难。”

年底,为做好返青重点人员的管理服务,他又化身“大管家”,详细查看入境人员和重点地区返青人员的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落实情况,不厌其烦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次一次地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政策解读、购买生活物资,一趟一趟地接送集中隔离人员返回社区。

为了防疫工作,他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在过去的七百多个日夜里,刘明堂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就连自己的老岳母因心梗入院治疗,他都没时间去探望。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假期,他也已经做好了在岗位上度过的准备。刘明堂:“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就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就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守护好辖区居民的安全,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确实会让人“身心”俱疲,但好在苦中有甜,刘明堂累并快乐着:“很多居民都会在结束居家隔离后来办公室找我,向我表示感谢,其实,我既感到欣慰又觉得受之有愧,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嘛,没什么可感谢的。”

关键词: 基层 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