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四大生猪养殖巨头先后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透露了它们目前的生猪出栏情况,并对今年全年的生猪出栏数做了预估。记者计算发现,四大养猪企业今年全年合计生猪出栏量或超过7500万头,这一数量虽达不到它们此前制定的预期目标,但与去年4551万头的总出栏量相比,仍同比增长65%,扩张痕迹较为明显。
四大猪企销售量齐齐超去年
11月27日,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1月-10月累计销售生猪1311.77万头,同比增长83.15%。根据测算,如果正邦科技在11月、12月继续保持生猪出栏节奏,2021年生猪出栏将超过1568万头,与此前计划的2000万头存在一定距离,但仍比2020年的956万头增长约64%。
同在11月27日,牧原股份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其1月-10月共计销售生猪3136.4万头,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在4000万头左右,与其在今年上半年透露的3600万至4500万头的目标基本一致,同比2020年的1811万头,翻了一番不止。
11月30日,新希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1月-10月累计销售生猪800.22万头,预计全年出栏900万-1000万头。这一数字与其年初透露的超2000万头计划有较大差距,不过相比去年的829万头,仍有小幅增长。
12月1日,温氏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1月-10月共销售生猪约1079万头,已经接近其全年1100万-1200万头的出栏目标,按照正常速度,全年出栏或超过1200万头,超过了去年的约955万头。
中州期货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生猪产量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我国31家生猪规模养殖企业当月出栏合计数量,从去年1月的430万头,逐渐上涨到了今年10月的1408万头。
这一趋势在头部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以此测算,上述4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出栏占比约为8.6%,而这一比例在2021年预计上升到14%以上,这一数字也有望超过2020年头部13家生猪企业的养殖占比。
而且,这一趋势预计还将继续加强。以温氏股份为例,公司2022年出栏初步规划为1800万-2000万头,2023年再增加约800万-1000万头。牧原股份20日也表示,预计2021年底养殖产能将超过7000万头。
为何头部企业热衷扩张产能?
进入冬季之后,不少地区的消费者批量采购猪肉用于腌制腊肉、腊肠,推动我国生猪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行情。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第47周(11月22日-11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9.07元/公斤,环比上涨2.10%。
不过,大部分观点认为,这波上涨行情难以持续太久。中航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近期猪价反弹主要基于供需两方面因素:从供给端看,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三个月环比减少,也加大了市场对猪价拐点的判断预期;国家出台生猪产能调控方案,并连续推出收储计划,均对生猪价格形成支撑。从需求端看,正当前正值传统消费旺季,消费需求在强劲反弹。银河期货分析,我国生猪产能仍处于高峰阶段,随着批量采购季的结束和出栏量的逐步增加,后续猪价仍有一定的回调压力,且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
既然生猪价格上涨行情仍不明朗,为何养猪巨头们仍敢于扩张产能?
一方面,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养殖巨头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养猪巨头因此可借此快速实现自身的产能扩张。温氏股份等养猪巨头就是采用此种“公司+农户”等代养模式。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养猪行业仍较为分散,生猪价格则完全市场化。在价格下行期间,生猪价格会首先突破行业平均的成本线,导致大部分散户亏损并退出,但养猪巨头的养殖成本一般比行业大部分散户低,因此,只要生猪价格尚未触及巨头的成本线,就能在周期波动中避免亏损,乃至持续盈利,直至下一轮上涨行情的到来。(记者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