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是塑料做的?别信!
近日,面对自媒体谣言,黄山景区通过国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
“迎客松实红,有黑粉造谣了”“迎客松:你才是塑料”……此事登上微博热搜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古树真假真有那么难分辨?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古树生病、死亡?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有关专家。
古树作假作不得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誉称,作为黄山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其与南山古柏、将军柏等共同位列我国中国古树名木名单之一。生长在黄山青狮石之上的迎客松,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许晓岗曾参与起草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古树名木鉴定规范》,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只要认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样貌及生长形态,“松树是假的”的谣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许晓岗还表示,用塑料模型充当真松树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可行。
首先,迎客松坐落于海拔超过1600米的山上,根系深深扎在山间石缝中。若没有深而有力的根系,将同等大小体积的模型固定在峭壁上属实困难。
另外,对迎客松等古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使其远离人为活动干扰。也正因此,平日里若想在不对游客开放的区域捡起一个塑料瓶,都要靠两三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更遑论将体积庞大的模型运输上山,还要让假树模拟出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风风雨雨都见过 减少人工干预最重要
“黄山景区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许晓岗说,维持所处环境空旷、控制游客量、让游客在一定距离范围外观赏等都是保护古树名木的好方法。
按201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古树名木鉴定标准》,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可成为古树。名木则指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其中,古树可按三类标准细分:树龄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300-499年的为二级古树,100-299年的为三级古树。树木的年龄可通过文献追踪、针测仪、碳14、年轮鉴定或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等方法测得。
实际上,迎客松作为古树名木中的“大咖”,每年都会有相关专家定期为其做“体检”,观察记录其所在地气候、落叶、树皮损伤情况及土壤环境。许晓岗表示,为了严格切断松材线虫传播途径,黄山景区的围栏还用金属、尼龙绳等替代竹、木等生物材料,保护力度可见一斑。
在许晓岗看来,对黄山上经历过几百年、上千年风风雨雨的松树而言,其保护重点恰恰在于不要过多地人为干预。除人为干扰外,古树也有可能因被闪电击中、寿命自然终止而死亡,而对此类树木,也无需做过多处理,“放在那里,也是一景”。许晓岗说。
保护理念应提前 别让古树不堪重负
“在野外大自然、人烟稀少处生长的古树大多很健康,很少空朽”,北京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熊德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而在城市中,许多古树随着年龄渐长,生长态势变弱的几率相对更高;在寺庙、公园等人流密集的景区,古树的生长环境更易受扰。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石娟告诉《中国科学报》,树势衰弱、树体存在伤口、生长环境恶劣等都可能导致古树名木发生病虫害。其中,对古树危害性最大的为根腐病,会导致古树根部腐烂,叶部病害主要包括叶斑病、叶枯病和炭疽病。
虫害中,白蚁是古树最主要的、危害性最大的害虫,蛀干害虫如木蠹蛾、天牛、吉丁虫等发生往往较隐蔽,其幼虫会破坏输导组织,阻断养分和水分运输。
“对古树造成危害的病、虫种类较多,加之树体比较庞大,发生食叶害虫、蛀干害虫等类群危害后,喷药防治时会受器械限制,不易达到发生部位。”石娟表示,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地上的问题看地下,底下的问题看根系、根系的问题看土壤。”熊德平从事古树复壮工作多年,他表示,古树名木的复壮工作往往要先把树木种类、习性、生长吸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弄清楚,再去改良根系生长周围土壤环境。
以人流密集的景区古树保护为例,人流量过大会导致树木根系原本生长的区域发生土壤板结,而古树的日常养护管理常常集中在很小面积的树堰内。会为了寻找更多水分和空气,树根根系会出现“向心生长”和翘根生长的现象。
熊德平介绍,古树复壮的手段之一是深层定向引根,不同古树会采用针对性不同的改良配方土壤,通过调节土壤根系菌群生长环境,为有利于根系生长的微生物创造合适的水、肥、气、热、菌等条件,可让树木根部向下、向远延伸,从而实现根深叶茂的生长目标。
“恢复古树生长原有的生态环境后,古树的抗性、自我修复能力就会变强。”熊德平还表示,“更好的古树保护理念还是预防,把保护工作做在前面。以前的保护重点大多放在长势衰弱、濒危的古树上,“对长势良好的树木,也要注意维护其生长环境,做到‘关口前移’。”熊德平说。(任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