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舆论场的“假争议”开始盖过“真讨论”,助推了一场场虚假的争议。所谓“假争议”指那些从偶发的、片段的乃至虚假的细节出发,脱离具体的生活情景,直接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的二元对立的议题。比如,著名棋手柯洁曾因调侃女权而招致大量恶评,虽然无法确定这些言论究竟是如柯洁本人所说的 “反串”,还是他真心不尊重女性,各类负面评价都接踵而来。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前几天,柯洁主动表示退出微博。

就在今年,短视频网红Papi酱的一句生活杂感就掀起了一波舆论巨浪。起因只是有网友从她过往微博中发现了“孩子随父姓”的蛛丝马迹,随后,“婚驴”“自作自受”等指责铺天盖地而来。虽然不可否认女性争取“冠姓权”的意义,但网友争论问题的方式早脱离了家庭生活的具体情景,异化为价值观的僵化套用和排除异己式的情绪宣泄。

不管当事人作出选择的现实条件,也无视不同处境下人们的真实需要,动辄从只言片语出发,进行价值观攻击——这是互联网舆论场越来越常见的怪象。然而,一轮轮舆情喧嚣,一次次唾沫飞溅之后,相关价值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清晰的回答。

一方面,一些“假争议”的基本事实是虚无缥缈的。比如,旁观者根本无法求证柯洁发表言论时的真实想法。争论缺乏事实支撑点,就会沦为不同立场的人基于自身经验的个人观点表达,几乎不可能达成共识;另一方面, “假争议”引发的价值观讨论往往脱离社会实践,就算一方声浪更集中,也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

而且,不少网友热火朝天地参与骂战,却鲜少关注那些深入基层的,真正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柯洁退微博、Papi酱被群嘲都关乎男女平权问题,微博上相关言论数以百万计,但搜索促进男女平权的社会项目信息,相关言论却甚是寥寥。

不愿意关注和思考“真问题”,而陷入“假争议”的泥潭,不仅浪费公众的时间、精力、注意力,还对舆论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让每个人在公共空间中如履薄冰,让本应开放、活泼、多元的公共舆论变得狭隘而逼仄。前不久,有不少网友抱怨当今公众人物的微博日趋“AI化”,除了商业宣传和必要的信息发布,没有任何个性和特色,殊不知这种现象正是“假争议”泛滥与公共讨论质量下降导致的结果。一句无心之语有可能被无限放大,甚至带来漫天喊杀,如何孕育开放坦诚的交流环境?

柯洁退出微博,难道这就是大家真正期待的吗?网络上的言论和表达更加“精巧”“正确”了,但现实的偏见、歧视并没有因此消除,反而形成了许多“看不见的问题”,更加难以找到病源并加以根治。

“假争议”还容易引发不同身份群体的撕裂。本来,实现男女平等需要两性双方加强沟通和理解,但在一概而论的价值判断中,男女双方的隔阂却加深了。例如,“女权”本是女性争取权利的正当代名词,却日渐被污名化为“女拳”;男性的一系列主张也动辄被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这些都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只会让不同群体合作、对话的可能性一步步降低,撕裂社会共识的基础。

“假争议”充斥,“真讨论”缺失,舆论的脱实向虚,对构建一个健康的公共空间并无好处。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只会留下一地鸡毛。

关键词: 柯洁退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