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中国消费数据罕见地出现负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
老百姓被疫情抑制的消费动力会怎样释放出来?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消费需求会逐渐释放出来,各类消费环比会大幅上升,但不同类型的消费必须要有所区分。消费企稳要依赖更多的政策刺激,促进消费扩容体制的措施需要尽快落地。
基础消费:菜篮子拎起来“轻”了
“菜篮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消费”。最近一段时间,这方面的支出情况如何?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果蔬价格有所回落,菜篮子“轻”了。
上周日(3月22日)7时不到,某小区门口的流动菜车准时到来。流动菜车是政府部门引进的,由于是北京新发地市场直供,蔬菜和水果非常新鲜,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买菜的邻居表示“菜价便宜了,生活负担减轻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家住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的褚桦(化名),出门前往5公里外的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采购未来一周家里的食物。“蔬菜的种类和数量比前两周明显增多了,价格也有所回落。”褚桦说。
消费者们的感受,都能从商务部、农业农村部3月20日各自公布的数据中得到印证。
据商务部监测,3月19日,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种蔬菜批发均价下降12.5%。具体到北京,新发地蔬菜上市量增加2.8%,平均批发价格下降12.2%。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7.46,比前一天下降0.33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56,比前一天下降0.37个点。
菜价降幅明显,原因何在?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季节性下降。近期北方产区冷棚生产的蔬菜上市量逐渐加大,成本低于暖棚蔬菜,价格在继续下降。此外,餐饮企业从批发市场采购的数量明显不足,在蔬菜供应恢复以后,需求没有及时跟进,使得蔬菜供应总体上表现充足,部分蔬菜供大于求,对价格下行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后期来看,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加之天气转暖,鲜活农产品上市量增加,生活必需品供应将更加充裕,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商务部表示。
小区门口流动菜车的摊主告诉记者,菜车所卖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公司统一定价的,就是希望用较低的价格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保障。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3月份以来,全国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粮油价格运行平稳,猪肉、蔬菜价格有所下降,随着交通运输和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打通,重要生活物资价格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品质消费:提升空间大
因为疫情,“宅经济”大放光彩,间接带动了诸多商品的销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为了改善生活品质,无论是品质商品、品质服务都会比之前更受欢迎,未来品质消费将会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质量分级试点,倡导优质优价,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中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居民收入水平会随之增加,消费将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弥补消费受到的损失,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措施需要尽快落地,一方面在短期尽快稳定消费增长,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对记者表示,要促进消费最根本的源头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两个渠道,第一是经济增长,创造财富。第二是通过财税政策,通过特殊的政策安排,比如,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处理、汽车的购置税、房贷的特殊抵扣安排等。
唐建伟给出的答案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供减税优惠和财政补贴,并落实好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措施,减轻与消费紧密相关的服务和生产行业的税费负担,尽快促进消费扩张和生产恢复。
他同时表示,疫情重点冲击用户聚集型的线下服务业,如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线下教育等。带来与之替代性较强的线上经济发展,如电商、新媒体、网络直播、线上教育等,这些行业涌现出更多的消费需求,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伍超明认为,为更好地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当下最重要的是释放消费潜力:一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补贴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抓住消费回补的重要时间窗口,各地方政府给居民创造更多消费机会,鼓励企业适当加大让利幅度,刺激支持居民消费;三是减轻居民负担,其中房贷是居民部门最大负债项,稳定房地产市场,减弱“虹吸效应”,对恢复居民消费潜能也至关重要;四是鼓励居民适度增加信贷,通过低成本借贷提高个人和家庭消费水平。
关键词: 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