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保荐浙江国祥IPO暂停,叠加多名高管离职引发热议,东方证券近期连发多份公告,公开澄清传闻,回应投资者关心的内容。
(资料图片)
10月9日收盘后,东方证券发布涉及四名董事、监事等人员的离职、补选的系列公告。同时,有市场消息称,浙江国祥IPO风口浪尖之际,东方证券大批高管突然于10月9日集体离职。
10月10日,东方证券紧急发布传闻澄清公告,称上述人员离职均为正常变动。并表示浙江国祥IPO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
受上述消息影响,10月11日,东方证券股价低开低走,开盘一度跌超8%,至收盘跌幅达6.51%,报8.76元/股。
紧急澄清高管变更
10月11日,东方证券股价低开低走,开盘一度跌超8%。截至收盘,该股跌幅收窄至6.51%,报8.76元/股。
消息面上,沪市主板拟上市公司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国祥”)因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发行定价较高等问题引起市场讨论,并决定暂缓发行申购工作后,该IPO项目的保荐机构东方证券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10月10日,东方证券连发两份公告,澄清涉及四名董事、监事等人员的离职均为正常变动,并表示浙江国祥IPO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
东方证券在传闻澄清公告中表示,宋雪枫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张健因工作调动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调任至江苏省分公司,申请辞去公司监事职务。佟洁因到龄退休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监事职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辞职,系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调整。
事情起源于10月9日,东方证券发布多名高管人员变动公告,涉及董事、监事等多个职位。同日,东方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也在其微信朋友圈宣布:已正式离职,不再担任东证相关职务。
一时间,公司系列人事变动是否与浙江国祥IPO项目有关,在市场引发热议和猜测。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方证券高管变动,市场将其与近期浙江国祥事件联系到一起。虽然公司进行了澄清,但市场却把利空放大、利好缩小,似乎完全未顾及到公司的澄清解释。针对上市公司人事变更对股价的影响,郭施亮分析称,高管频繁变动,可能反映出公司的管理体系存在变数。同时,高管人事大变动,或对公司正常经营、正常管理构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不稳定的因素放大市场恐慌情绪。结合浙江国祥事件升温,或对券商合规性、专业性的强要求进一步强化,市场解读为不利因素,造成股价大幅波动。
“二次上市”引争议
浙江国祥的前身国祥制冷,2003年12月在沪市主板上市,2009年4月因两年连续亏损,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浙江国祥IPO项目因存在“二次上市”等争议,引发市场关注。距离上市几乎还差“临门一脚”时,公司项目被监管部门叫停。
10月7日晚,浙江国祥发布公告称,因有关媒体报道,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决定暂停后续发行工作,待有关事项得到核实与澄清后再继续发行工作。原定于2023年10月9日进行的申购暂缓。
同日晚间,上交所就浙江国祥暂停首次公开发行发布答记者问称,自媒体反映的有关情况,上交所在审核中已予以关注,进行了专门问询。目前,浙江国祥已暂停IPO发行程序。将针对自媒体反映情况,对浙江国祥开展一次专项核查。
10月9日上午,上交所就浙江国祥暂停IPO发行进行公开回应。针对焦点话题“二次上市”,上交所表示,在前期审核中已关注到浙江国祥相关资产来自原上市公司*ST国祥的情况,并依法依规进行了严格问询把关。
经审核,该部分资产的交易发生于2011年、2012年,收购时相关账面资产总额、2022年末相关固定资产净值占浙江国祥现有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5%和0.06%,浙江国祥已由原来的以商用中央空调为主,转为以工业中央空调为主,其业务与产品、技术与研发、人员与销售模式、实控人与管理层等已发生实质改变。同时,浙江国祥销售客户、供应商与*ST国祥基本无重叠。
投行尚未收取承销费
浙江国祥的主承销商,系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投行”)。
东方证券在投行项目的说明公告中提到,7.74%的IPO项目发行承销费率是综合考虑项目周期、工作量、市场类似规模的承销费率,经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协商确定。此外,由于浙江国祥的发行已经暂缓,东方投行尚未收取承销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方投行主承销股权融资项目为5家,主承销金额57.25亿元。其中IPO项目2家,主承销规模29.07亿元;再融资项目3家,主承销金额28.18亿元。
除了承销保荐的身份外,东方证券还间接持有浙江国祥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海宁东证汉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东证汉德”)持有浙江国祥287.4万股股份,占浙江国祥发行前总股本的2.74%。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证资本”)持有东证汉德11.11%出资份额,且为执行事务合伙人。东证资本系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
投行业务系东方证券主营收业务之一。2023年上半年,东方证券实现营业收入86.95亿元,其中投资管理业务16.81亿元,占比17.84%;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41.45亿元,占比44%;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14.18亿元,占比15.05%;投资银行业务7.42亿元,占比7.87%;管理本部及其他业务14.35亿元,占比15.2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