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嗑”双抗13年,三位华科男赴港上市终圆梦。
华科大校友企业中,又将迎来一家上市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25日,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友芝友生物)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6港元/股,开盘价为16.4港元/股,较发行价微涨2.5%,随后最高上涨至16.6港元/股,然后有所滑落。截至10:16分,股价为16.36港元/股,总市值为31.57亿港元(约合29.5亿元)。
来源:腾讯自选股小程序截图
在距离港股18A开闸五年多的时间里,一众创新药企踏上IPO征途。而此次友芝友生物携诸多热门双抗登陆港交所,则成为今年9月第二家抢滩成功的生物医药企业,距宜明昂科上市仅相差20天。创新药企接连闯关IPO,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60后华科校友“硬磕”双抗,13年跑出一个IPO
友芝友生物的背后,是一段60后校友联合创业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袁谦、周宏峰、周鹏飞相识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校园,在学生会和同济学生社团活动工作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师兄弟友谊。
毕业后十余年时间里,“老大”袁谦曾创办过多家公司,涉及建筑、水产养殖业务、商业咨询服务等业务,早已成就卓然,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
怀揣着青年时期大学校园里“治病救人的初心”,2010年,袁谦召集数位校友回武汉“共商大计”,并牵头打造一家“溯源生命,解密肿瘤”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发双抗创新药。于是,在同济医学院里一间“紧凑”的办公室内,“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便诞生了。
联手创业之初,几位合伙人分工明确,由袁谦掌舵,担任董事长兼CEO;曾担任大学老师,之后又从事医疗行业运营业务的周宏峰博士负责公司运营担任COO;周鹏飞博士则因其具有33年以上的医疗保健及制药行业经验,因此担任了公司首席科学家CSO,并在此后出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彼时免疫治疗持续兴起,在癌症治疗的前沿领域被寄予厚望,三人洞察到国内医药行业的强劲市场需求,为发掘行业潜力,快速开启了新药创新之路,BsAb平台启动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周鹏飞与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此前同在CRO公司中美冠科共事过,彼时夏瑜是中美冠科的副总裁,周鹏飞为中美冠科的免疫学高级总监。因此,友芝友生物与康方生物也算颇有渊源,后者也以研发双抗药物在业内闻名,虽创办于2012年,却于2020年较友芝友生物率先赴港上市。
早期阶段,友芝友生物两款产品M802、M701分别于2012年、2013年开始研发,是国内首个、第二个获得临床批件的双抗在研项目。
发展至今,友芝友生物已经成为一家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相关并发症、癌症及老年性眼科疾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
公司已设计和开发了七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管线。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七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五种为专门用于癌症治疗或癌症相关并发症(如MA及MPE)的BsAb。其中,友芝友生物一直专注于开发与T细胞结合的BsAb, 包括M701、M802及Y150,以及开发靶向TME的BsAb,包括Y101D及Y332。
其核心产品M701是一种靶向人EpCAM表达的癌细胞及人CD3表达T细胞的重组BsAb。公司于2022年1月完成M701治疗MA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M701单一疗法联合系统性治疗(包括靶向疗法、免疫疗法或化疗)对MA患者的疗效。此外,公司于2022年11月在中国开始M701治疗MPE的Ib/II期临床试验。
此外,公司已建立了一个综合研发平台,包括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功能,CMC功能和临床开发功能;并开发了四个创新平台,包括自研的YBODY®平台、Check-BODY 平台及Nano-YBODYTM平台,以及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开发的UVAX®平台,作为未来可能开发具有独特分子结构和CMC工艺设计的潜在候选药物的引擎。
为紧跟新技术及方法以维持竞争地位,友芝友生物在研发上可谓不遗余力。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其研发开支分别为1.129亿元、1.573亿元及6370万元,分别占同年╱期营运开支(即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约78.2%、88.5%及90.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并无任何药物获批进行商业销售,亦无从候选药物销售中产生任何收入,但随着候选药物进入开发的最后阶段,友芝友生物预期在未来数年将一种或多种候选药物商业化。
来源:友芝友生物招股书
IPO后,三位创始人袁谦、周宏峰、周鹏飞分别持股占比为10.57%、5.28%、3.56%,按照市值29.5亿元计算,持股价值分别为3.12亿元、1.56亿元和1.05亿元。三人与友芝友生物员工激励平台武汉才智(中国)为一致行动人,持有/控股28.12%。
6年完成6轮融资,石药又投出一家上市公司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指出,预期中国BsAb市场在2023年至2025年间将以196.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未来两年,BsAb市场的火热程度,甚至可比肩2018年至2020年间的PD-1/PD-L1mAb市场。预计2025年至2030年,中国的BsAb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仍将高达46.6%。
师出华科大名门,外加BsAb赛道热度加持,友芝友生物从武汉走到港交所,背后也不乏一级市场助推。
其中,石药作为机构进入对友芝友生物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事实上,2017 年,石药作为潜在投资者就被引荐给创始人。2018年,友芝友生物以增资和股权转让的形式进行A轮融资。考虑到公司拥有执行力强的管理及研发团队,以及对业务及在研药物的信心,石药恩必普对友芝友生物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
而考虑到石药为联交所上市的知名医药公司,且石药集团拥有全面优质的临床试验及产品商业化资源,双方更是一拍即合,友芝友生物便决定引荐石药的全资附属公司石药恩必普入股。
来源:友芝友生物招股书
据招股书,A轮融资中,石药恩必普以7624.2万元认购1524.29万元注册资本,并随后在补充协议中继续再出资2075.8万元,同时以2亿元受让三位创始人共计4070万注册资本。完成后,以持股39.56%直接位列第一大股东。
彼时,友芝友生物已取得M802和M701的临床试验批准,石药恩必普拟增强其影响力并促进与本公司的业务协同,曾把其入账列作石药恩必普的附属公司。但友芝友生物为独立发展以及更具探索灵活性,在2020年其B轮融资开启的同时,此附属关系解除。
2016年至2022年的6年里,友芝友生物先后历经6轮融资+1轮股权转让,共计融资7.122亿元。除石药恩必普外,其投资方还包括武汉高科、湖北科技投资集团、千山资本、蓝晶创投、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磐霖资本等。
来源:友芝友生物招股书
其投后估值从2016年的5.5亿元跃升至2022年C轮融资后的26亿元,6年估值翻了近4倍。IPO后,石药恩必普持有友芝友生物26.55%的股份,仍位列第一大股东。按公司目前市值29.5亿元计算,石药持股价值为7.83亿元,较此前2.97亿元投资收益4.86亿元。
事实上,友芝友生物也并非石药投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据天眼查显示,石药集团投资事件为10笔,2021年6月其在基石投资轮中押注生物科技公司康诺亚,后者在2021年7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其全资子公司新诺威制药则是于2019年登陆创业板,并于近期控股巨石生物。其中,石药还投资了劲方医药、德盛药业,并购永顺科技以及拟收购Recomgen。
这边投投投,那边石药集团也在不断加码创新自研,建成的研发技术平台包括纳米制剂、长效注射剂、单抗、双抗和ADC等,公司还瞄准了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将进一步开发新型CAR-T治疗药。石药当前已有60个重点在研药物进入临床或申报临床阶段,并预计未来5年,将有逾40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上市。
双抗体作为下一代抗体疗法,石药集团也是在借友芝友率先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双抗赛道,康方生物已经打响商业化第一枪,2023年上半年,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上市肿瘤免疫双抗新药开坦尼(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6.06亿元。
前有来者商业化能力显现,后来者也在双抗研究上追赶。就友芝友生物瞄准的CD3靶点,国内共有包括恒瑞医药、君实生物、齐鲁制药、康诺亚生物、百利药业、步长制药、百济神州等在内的30余家企业参与该靶点相关药物研发,涉及在研项目56个,在全球在研项目中占比达21%,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招股书中,友芝友生物也表示,其部分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财务、技术及人力资源、更成熟的商业化基础设施以及更多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的候选药物,M701面临着来自不同角度的激烈竞争,且M701市场规模有限,可能会对其经营成果及盈利潜力造成较大限制。
于友芝友生物而言,康方生物的商业化成绩让其可预见其核心产品M701为全球首款治疗恶行腹水(MA)并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EpCAM×CD3的双抗药物,可能在今后为其带来丰厚利润。但现阶段IPO募资过后,如何加速研发效率和抢占商业化先机,依然有待攻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