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时至今日,莱茵体育(行情000558,诊股)依然在背负着房地产企业的标签前行。

11月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面对投资者对公司板块分类的提问,莱茵体育表示,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公司属于房地产业。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存量商业房地产销售及租赁业务、体育业务,具体业务情况请以公告披露信息为准。

而此时距离莱茵体育正式跨步转型已过去了7年之久。

2015年7月,莱茵置业更名为莱茵体育,正式从房地产走进文体行业。文体似乎一直颇受地产老板的偏爱,恒大的足球事业曾经令人瞩目,华夏幸福(行情600340,诊股)、万达、佳兆业等也都涉足过体育行业。2022年中超联赛共有18支球队参与,其中16支球队背后资方都涉及房企。

但是,莱茵体育的转型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风光,反而令人扼腕的是,转型之后,莱茵体育的股价,再也没有回到过莱茵置业时代的辉煌期。从更名前25.91元/股直至7年后的3.01元/股,跌幅超过88.38%,莱茵体育的市值也从194.93亿元滑落至38.8亿元。

2022年第三季度,莱茵体育交出了营业收入1705.48万元,同比下降51.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6万元,同比减亏96.27%的业绩答卷。而在半年报中,莱茵体育租赁收入2319.70万元,同比下降11.40%,房地产销售收入1386.57万元,同比增长342.67%,而重点发展的体育运营却仅收入450.91万元,同比下降89.43%。

甚至,近日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比赛似乎也未能给莱茵体育的股价带来太大的起伏。

那,莱茵体育当年为何会走上转型之路呢?

“输血型”转向

1994年,莱茵置业在深交所上市,属于中国第一批上市房企。在进入资本市场的当年,莱茵置业的市值便上涨到4亿元,而当年的万科市值也仅有6亿元,可以说当年两家公司站在同样的起跑点。

但是随着房地产泡沫的逐步堆积,行业政策调控趋严,限购、限价、限贷相继出台。大环境下,莱茵置业的发展大规模受限,房地产主业受创。

“莱茵体育为了避开政策风险选择剥离房地产,但也正是如此,才致使莱茵体育错过了房地产发展最好的十年。”一位不愿具名的莱茵体育相关人员坦言,莱茵体育的转型过于仓促,发展战略缺少坚韧性。

过往资料可见,考虑转型的莱茵置业一路试水航空业、农业、矿业、纳米科技、医疗保健、金融、能源等领域,直至2015年,莱茵置业将股票简称由“莱茵置业”变更为“莱茵体育”,确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其实2015年的体育行业跑在朝阳跑道上面。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总产值(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同年,恒大淘宝(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挂牌新三板。

然而,转型第一年,莱茵体育就遭遇巨亏。数据显示,2015年,莱茵体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2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33.42%。

而与此同时,莱茵体育却开启了一段漫长的烧钱之旅,用于全面推进冰雪、足球、体育场馆运营、赛事运营等体育业务的发展。

从2015年到2018年,莱茵体育先后签署了至少5个体育小镇、1个国际户外运动基地和2个体育综合体,总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此外,莱茵体育还开启了一系列的收购之举,包括收购亚洲职业篮球管理发展有限公司55%的股权、小斑科技34.96%股权、飞马健身100%股权、思博特体育51%股权、华网汇通100%股权等,总耗资逾2.5亿元。2017年莱茵体育掌门人高继胜还以个人名义斥资2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南安普顿俱乐部的80%股权。

尽管有大规模的体育方面的投资,但是莱茵体育的体育产业并没有出现高速增长, 2016年,莱茵体育的体育运营板块全年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46%。过往历史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转型多年,莱茵体育仍未在体育产业方面实现盈利,依靠地产业务输血发展成为莱茵体育不争的事实。

“水土不服”的文体梦

在江苏体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力看来,由于体育本体很难赚钱,体育产业的盈利需要拓展产业链,国外也是如此,在国内由于消费群体不足以及行业壁垒等限制,盈利更难。

莱茵体育的转型“卡壳”问题似乎集中在运作模式“水土不服”上面。未能融入文体的运营模式,深入挖掘产品发展潜力成为了业界总结的莱茵体育的发展制约点。

莱茵体育在此前的公告中曾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致力于打造更贴近全民健身产业的体育空间和内容,拥有集场馆建设管理、体育市场营销、场馆运营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化团队,已成为一家具备体育空间全产业链经营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结合体育赛事的举办,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把体育、文化、旅游等资源聚集起来,积极布局产业“头部资源”,不断增强品牌形象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但是这则业内人眼中看来却是另一番场景,杭州一位开发商说:“铺市场、分资源、扩渠道实际上是房地产企业初期的运作模式,这说明在体育小镇的运作上,莱茵体育仍未脱离地产商传统开发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旅游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王笑宇则认为,目前体育与旅游融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供给未能满足消费需求,即要么旅游要素不足且体育技能要求过高,用户参与有一定门槛;要么缺乏特色的体育旅游主题体验内容,使得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网红项目较多,不利于常态化持续发展。

然而,啃不动文体旅并不是一家之痛,对于这个在国内发展尚不完善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入局企业目前都处在持续烧钱等待市场成熟的阶段,因此我们也看到入局者基本都是地产大亨。

尽管体育板块暂时无法盈利,但莱茵体育仍然坚持转型,并曾在公告中对外表示,为加快战略转型,实现发展目标,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存量商业房地产业务的去化,回笼资金,以助推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莱茵置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