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灵活、高效、健康、自由、开放、体验、协作、创新……一幅由WeWork打造的未来办公方式和场景徐徐展开,也让对办公空间有着独特价值需求的人们心之向往。
近段时间以来,进入中国五年之久的WeWork将目光瞄准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希望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政府、企业及业主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到城市未来办公空间和新消费场景、新业态的打造,以此推动湾区价值的进一步实现。
WeWork中国副总裁、北方及南方区总经理全斌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共享办公发展商已逐步达成政府、企业、业主“金三角”格局,加之房地产行业转型带来的变化,拓展时机正佳。
品牌效应与盈利能力的叠加,则让WeWork中国的拓展多了一分底气。
今年一季度,WeWork中国北方区已实现持续盈利。目前WeWork中国已覆盖全国12个城市,建成近100个社区,拥有超过7万名会员。
如今进军大湾区,WeWork中国希望在此实现更进一步的扩张和增长。全斌解释称,“第一步是希望南方区看齐北方区,在我们看来,深圳是和北京、上海一样的重点城市,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他同时坦言:“因为不确定性等风险,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根据多种变量进行调整,这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事实上,对于WeWork这种互联网思维发展的企业来说,风险与机会往往是并存的。一旦评估机遇更多,开疆拓土便是第一选择,大湾区市场对于WeWork中国来说也不例外。
跨国企业本土化
今年10月21日,成立十年的WeWork正式以SPAC方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WE”,成为共享办公行业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截止第三季度末,WeWork在全球覆盖了38个国家共151个城市,已建立了859个社区,拥有会籍规模达54万名。
去年9月,WeWork宣布,其中国业务获挚信资本2亿美元追加投资。交易完成后,挚信资本对WeWork中国持股比例超过50%,软银集团不再是控股股东。这也意味着,WeWork中国从一家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正式蜕变为一家具有全球品牌优势的中国企业。
“我们从WeWork在中国变成了WeWork中国,这是一个新的发展篇章。今天的WeWork中国也将提速进行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和深耕。”
据全斌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WeWork中国实现了全面的本土化,包括决策和管理本土化,产品及业务本土化,以及运营和效率本土化,在产业共生、深度运营与精益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
事实上,今年已是WeWork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从2016年落地上海延平路第一家社区,2017年进入北京,之后逐渐覆盖到上海、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台北等12个城市,目前已建立近100个社区,拥有7万名会员。
在这过程中,WeWork中国等办公服务企业对新空间和社区概念的打造,已经被越来越多国人所接受。这种由运营者向来自不同企业或组织提供共享办公空间、设施和服务,并加速知识外溢和信息流动的模式,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对未来办公方式探索的热潮。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联合办公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368.2亿元,预计2022年规模将达到2273.5亿元。由此看到,国内的办公消费升级趋势依然存在,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面对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WeWork中国也在着力提升产品力和会员质量。全斌对此表示,基于坪效提升和动线设计,WeWork空间入驻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是传统办公空间的2.5倍。
目前WeWork庞大的会员群体主要分为成熟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成熟的世界500强大企业,包括腾讯、阿里、西门子等全球大企业会员占比为54%;另一部分则是具有成长潜力的创业型公司,比如追觅、WonderLab等快速成长的公司。
WeWork在享受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亦需注意来自这个赛道其他对手造成的挑战。包括IWG、Servcorp等全球品牌,优客工场、办伴、氪空间、梦想加、寰图等本土品牌,以及万科、金地、恒基兆业、恒隆集团、凯德置地等开发商已相继介入共享办公领域,行业竞争正不断加剧。
在全斌看来,WeWork有着自身优势。他提及,就品牌领先度和独特性而言,WeWork给人的第一感受是洋气、活力,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而且目前WeWork中国已具备近100个社区的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谈及品牌自信背后的底气,全斌向观点新媒体讲述称,WeWork中国从2021年1月份在北京就开始持续盈利,也是这个赛道最早盈利的企业,盈利能力凸显运营系统上的领先优势。
他还强调,WeWork中国在产品和运营上也做到了领先,不论是共享办公的空间还是设计上,社区社群的运营理念以及标准化、结构化、数字化的运营服务层面,一定程度上都是先行者。WeWork中国已有5年、近100个社区积累的经验,不只是空间做出来,运营能力是关键。
对于WeWork的未来,全斌也描摹出一幅远景。“未来,WeWork或许可以被看作是评估写字楼品质的一个标准,就好比从运营、体验、服务角度得一个认证,最好的认证就是‘我们有WeWork’。”
深圳WeWork深业上城社区
大湾区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以来,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积极规划助力大湾区创新发展,营商宜业环境成为重点方向。
据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广东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从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谋划推出一批引领型、创造性市场监管改革举措,大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正是在政策利好、营商氛围的吸引下,也基于自身在中国的经验积累,WeWork这次将目标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希望进一步加速南方区的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创新以管理联营模式为首的未来办公模式。
全斌对观点新媒体透露,WeWork中国看好南区才会南下发展,公司同样看好深圳的整体营商环境和科学构成,城市的活力、年轻化程度特别符合WeWork的调性。“深圳、广州与北京、上海,对我们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城市。”
据悉,WeWork南区包括深圳和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就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而言,WeWork中国于2018年进入深圳市场,随后一年进驻广州,三年以来深圳运营5个社区,在广州运营4个社区,服务人数接近一万人。
在WeWork中国的规划和定位中,南区于数量上希望与北方区拉齐,争取深圳和广州各自体量不少于北京、上海规模,因此预计广深两地未来将有新的突破和增长;质量上则希望在深圳落地更有“特区”特色的标杆样板项目。
大湾区市场对于WeWork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资金、人口、商业的大量流入,为WeWork的会员入驻以及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大湾区写字楼供应量充足,与地产开发商优势互补的WeWork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其中金地商置与WeWork中国联合打造的深圳威新科技园社区便是范例。
就深圳而言,第一太平戴维斯报告显示,至今年年末,深圳全市总存量预计达到940.9万平方米,至2025年底全市总存量预计扩张至1366.8万平方米。
实际上,依托于房地产的共享办公企业,在行业转型中也感受到一些变化和机遇。全斌认为,与以往相比,业主与WeWork合作的意愿性明显增强,而且不是只把他们当做租户,而是看作运营服务商。
有分析报告指出,早期联合办公模式以转租为主,盈利方式薄弱单一。随着行业回归理性,联合办公品牌注重精细化运营,更多从空间服务向企业服务纵深发展,在提高客户使用体验的同时与客户共同发展。与业主合作模式也以管理合作模式为主,实现多方合作以创造多元化盈利点。
以WeWork为例,相比于楼层数和面积固定的传统“刚性”楼宇而言,开发商不好切割分租。而WeWork中国可以做到“弹性”,通过专业化的全链条办公空间解决方案,可以为其提供移动会员、标准联合办公、专属办公套间、定制办公空间等服务,方便会员随时扩张和缩减。
“在WeWork全国所有社区内政策一致,因此我们的蓄客能力很强,又保证了客户品质,这使我们与业主之间形成了最好的一种互补。”
全斌进一步阐述称,“我们实际上在做TO B的生意,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关的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和会员服务,这也是2022年WeWork中国新的扩张点和发力点。”
大湾区市场在给予行业无限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的风险。在全斌看来,完全没风险的事情不可能为企业带来突破和扩张,WeWork中国是做长期正确的生意,风险是可以承担的,但要在数据、因素等多种变量下科学决策。
WeWork中国未来在深圳的选址过程中,综合考量了业主的合作条件、政府的支持补贴政策、未来客户的需求等方面。包括选择与业主合作的轻资产模式,尽量在政策支持的范围内帮助过渡风险期,另外在市场数据的基础上提前做蓄客储备,需求达到能够支撑一个社区的规模和扩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基于需求扩张,目前WeWork中国对深圳南山、福田、罗湖、前海、后海都有相应业务规划。
全斌认为,WeWork中国与业主合作方、会员是一个“金三角”。希望通过WeWork中国为业主带来更好的流量,弹性的物理空间能够给业主带来丰厚回报。同时将业主所在产业与政府政策支持下能够形成新地标、新消费的中心,成为整个业态的聚集地。
“最重要的是为企业会员提供好的服务,让企业能够快速的成长,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深圳WeWork威新软件科技园社区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WeWork中国区副总裁、北方区及南方区总经理全斌先生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您感觉房地产行业的变化对共享办公行业,或者对WeWork自身发展有没有带来一些影响和变化?
全斌:肯定会。因为(共享办公)本身依托于房地产,底层逻辑还是依托与房地产做的。空间是第一位,空间是场景,没有这个场景后面的事情很难做。但我觉得,房地产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可能也是一个好事,因为其实今天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业主重视WeWork。相比以往,地产商更开放,更包容,也愿意更看到新的东西。
第一,WeWork也特别适合这个改变。今天很多业主设计的概念和很多企业的总部,多少都借鉴了WeWork的概念,比如共享工区,装修设计的风格,其实都是从WeWork起源的,我们改变和引领了这个行业。
第二,业主跟WeWork合作的意愿性明显增强,而且不是只把我们当做租户,而是当做运营服务商。今天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希望留住客户,留客户就要做服务,做服务就是做运营,做运营这件事情本身对传统的开发商有一定难度。
就传统商业地产市场而言,大量的楼宇,几十万方投入市场,开发商一般是围绕大面积的客户去做,租约以年为单位,压力比较大。但是WeWork的服务不一样,面向的群体比较广泛,我们是每个单子凑起来的,一个人、五个人、十个人一直到上千人,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会提供这种服务。所以WeWork服务过程本身实际上是靠经济化的运营和规模化的扩张来去支持,这个传统的开发商难以达到的,但是客户又需要。
第三,传统的楼宇是刚性的,楼层数和面积是固定的,对于开发商来说不好切割,而WeWork可以做到弹性,用户随时扩张和缩减的时候就可以来WeWork,可以发现,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像我们一样在12个城市、有近100个location(社区),会员愿意用、喜欢用我们,因为北京、上海、深圳都有设置,而且会员政策一致,因此我们的蓄客能力很强,又保证了客户品质,这使我们与业主之间形成了最好的一种互补。
从这三个角度来说,都是房地产行业发生变化之后,WeWork对它弹性的赋能,对空间设计,新办公的方式,以及对优质客户的蓄客,这些都是传统地产开发商经历周期之后比较好的合作。
观点新媒体:WeWork客户的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北区与南区的需求差异有哪些?
全斌:第一品牌是有要求的,有了WeWork,其实很多本地开发商觉得品质上升了。第二就是收益。第三就是客户的构成。第四是运营,我们的体验。第五是规模网络,客户都希望有。
差异来讲,比如北京市场是个业主市场,南方市场是租户市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市场。因为北京是供小于需,一出就没,所以业主不大紧张,但更属于存量市场。第二,北京大量楼宇的业主是是国企和央企,或者是险资,不是纯市场化的市场。深圳不一样,有些个人就是业主、小业主,部分楼宇也有切割散售情况。一方面楼宇收益回报率快,但是未来可能出现管理不规范、无法管控等风险,比如不好回收,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了。
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南区市场还是有很大挑战的。但是南方市场楼宇投放量比较大,品质也比较好,包括精细度、科技感等等,无论住宅还是商业。竞争也比较激烈,楼太多容易挑花眼,什么时候能住满,未来租金走势是怎样的,未来还需要观察,这就是南北方巨大的差异。WeWork进入南区虽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还是一个长期的事,我们要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观点新媒体:WeWork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么?
全斌:第一,因为我们还是有一些经验,所以选址上要尽量看得准。第二,从布局上来说,为什么更希望轻的模式,以轻资产为主,选择管理合作的模式去弄,我们要与业主一起合作才能共赢,风险也可以互相分担。所以在南区,我们肯定希望快速扩张,但也希望更多的管理模式,合作模式的方式去扩张,这样更稳健。
观点新媒体:WeWork与业主的合作方式大概有哪几种?
全斌:WeWork很灵活,各种方式都有。比如说业主投装修,投租金,我们分利润或者分收入这种就可以。或者我们纯做运营输出也可以,然后他投一部分也都行,都可以谈。我们最理想的方式是,业主出装补,出装修出租金,我们带着品牌来,带着管理团队来运营,运营之后收品牌费、管理费,之后利润和收入再分成,目前大概都是这样,未来也是。
我们对业主的选择,主要看资产,像连锁的大品牌我们肯定欢迎,因为点多、楼品好,但很多小业主的资产也很好、很有趣,我们拿到后改造完就焕发青春了,双方互补。但是我们签约也有要求,合规很重要,对租户也有保证。
广州WeWork大马站社区
观点新媒体:刚才也谈到深圳的写字楼供应量很大,依托于此的共享办公品牌也很多,WeWork进入市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全斌:我觉得(共享办公)品牌是稀缺的。因为品牌背后是价值观、使命文化和产品标准都是不同的。WeWork的品牌给人的感受是洋气、活力,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而且我们已有近100个社区,规模效应显现,因此我们在品牌上的领先度、独特性上比较有优势。
对于业主来说,我们与品牌业主优势互补的特点也更加突出。从未来远景来说,WeWork未来可以看做评估写字楼品质的一个标准,例如一个大楼里有没有WeWork,从运营角度、体验角度好比一个认证,最好的认证就是“我们有WeWork”。另一方面,我们也有选址标准,选择一个写字楼也是合格地符合了我们的标准,这是个双向选择。
基本上只要听过“联合办公”四个字肯定就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WeWork”,就跟人说连锁咖啡,就是星巴克一样,乐园就是迪士尼,一样的概念。
观点新媒体:WeWork品牌自信背后的底气来自于哪里?
全斌:第一,从盈利性先讲,从2021年1月份我们在北京就开始盈利了,到现在持续盈利,我们也是这个赛道最早盈利的,也是一直能盈利的,这是为什么我做完北区做南区,也是一样的。南区现在基本上接近90%的出租率,10%的空置率,这个数字也很高了,所以盈利的基础已经出来了。
第二,从产品上,我们是最早设计这个概念的企业,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所以我们可能一直在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个就是我们的底气,我们保持领先性,在设计上,在空间上。
第三,更重要的是运营。社区这个概念是WeWork带到中国的,传统的社区大家都认为小区、住宅。我们的community的概念,就是在西方的community,是大家在一起,有点像社群的概念,线下社群的概念,大家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WeWork就是让这些优秀的企业在一起办公,大家之前互相交流,能够感受到创业的氛围,大公司在里面找到最开始的激情,就是在我们这里。运营背后更多的是每天的标准化,我们的标准化、结构化、数字化,靠系统驱动,到每天daily的工作,社区怎么办,销售怎么带参观,去达成交易,保洁应该怎么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这些都是标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手册,这种手册就是基于我们每天对于产品的洞察和思考。
WeWork品牌进入中国,已有5年积累的经验,近100个社区,不只是空间做出来,运营能力是关键。
观点新媒体:我们很开心看到像WeWork这样的共享办公品牌进入深圳、进入大湾区。近期,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深圳前海政策、香港北部都会区等政策相继出台,共享办公行业在这些政策里面受益有多大?除此之外,大湾区市场吸引WeWork的因素有哪些?
全斌:大家都有机会享受大湾区的政策。对我们来说,第一,看好的是对人才的吸引,这一点很重要。深圳长期来看,政府营商环境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所以我们是更看中这个。作为一个长生意,我们也努力争取享受这些政策红利。
另一方面,更主要还是对于政策方面的判断,我们也希望继续深耕深圳,所以我们也希望政府增加对我们的了解,市场对我们的了解。这也是我来接手深圳的原因,虽然时间不长,但希望让大家了解我们WeWork是谁,在做什么。
WeWork发力大湾区,第一看宏观方面,它的净流入,企业的构成,未来在实际上会员入住有保障了。(写字楼)供给多,我们的选择也多,所以两方具备了。第三方就是政府营商环境,三角就成立了,业主、政府、企业,当然加上我们本身也开始盈利,因此也更有底气。加上房地产行业的变化,WeWork选择个这时候扩张机会很多。
观点新媒体:有没有考虑到一些风险?
全斌:如果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不确定性。我们就只能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科学决策,尽量数字决策,尽量考虑的变量多一些,因素多一些。但是完全没风险的事就创不了业,也不可能扩张,总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我们看的是长期的发展,所以敢做这个决策,也可以承担这个风险。
观点新媒体:为了降低这种风险、这种不确定性,WeWork选址开社区的标准是什么?
全斌:一个比如业主的合作模式,这是第一位。第二是政府的支持,能拿的政策还是要拿的,至少可以帮助我们把有风险的时期渡过去。第三就是提前的一些蓄客准备、储备,得先了解客户需求,统计市场数据,需求达到能够支撑一个社区的规模、能支撑住我们的扩张就可以开了。目前,我们在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后海,都是基于需求来的,肯定不是拍脑袋决策的。前海的市场我们还在看,目前还没有。
所以就是三点:业主的合作条件、政府的支持补贴政策、未来客户的需求。这三个结合起来就可以,再加上一部分愿意承担的风险就可以。
观点新媒体:WeWork在目标客户方面选择上有什么考量?
全斌:新消费、高科技、医疗大健康,其实行业上没有限制,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成长性的企业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与其他人的区别,不仅会关心租户的构成,租金和出租面积,我们会向会员了解产品、股东、融资等等,对行业了解透彻,目的就是我们得抓得住的,就是我们吸引的。
观点新媒体:WeWork在大湾区是否有一些规划?您对WeWork在大湾区有着怎样的期待?
全斌:目前我们在整个南区,深圳有5个社区,广州有4个社区。我们在北方区,北京有20多个社区,在上海也接近40个社区,我觉得我们第一步是希望南方区看齐北方区,深圳与北京、上海,对我们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城市,我们希望南区于数量上与北方区拉齐,争取深圳和广州各自体量不少于北京、上海规模,我们希望把深圳提升到北京和上海一样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并不是说马上立刻就要做成,我觉得这不现实。时间表我们也并没有说特别激进,一定要一年开几个,因为现在我们无法那么准的判断形势,所以我们肯定希望快开,但是最终决策的时候肯定要谨慎。深圳的南山、福田、前海、后海、罗湖都在谈,目前已有合作在商务谈判中。
另外,我们会把上海和北京优质的东西带到深圳,深圳本身有特色的我们也会自己去挖掘和开发。也会考虑深圳一些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
WeWork首先看好南区才会南下,我们也看好深圳的整体营商环境和科学构成,我们也相信这个城市的活力,我们认为它的年轻化程度非常高,特别符合WeWork的调性。如果单纯从数量上,刚才讲希望对齐北京和上海。从质量上希望在深圳落地的产品能够更有特色,也能彰显作为特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可能在深圳,我们会多做一些产品的尝试,基于物业条件做一些标杆样板项目,这个是我们对南区的定位。
观点新媒体:您加入WeWork的这些年,对您个人来讲有没有什么改变?
全斌:我是中国区招的第一个区域总经理,是2018年9月进来的。当时WeWork还是美国人在直接管理,他们其实希望能够在中国落地做本土化,但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本土化,所以当时来的时候希望能够把这个区域管理做起来。
就相当于自己在WeWork创业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本土化,怎么当一个区域总经理,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最吸引我来的。我之前有自己的创业经历,在WeWork基本上是结合了我们的公司标准品牌,结合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做到现在,所以一直是这样的状态。
随着去年9月挚信资本控股之后,WeWork中国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在新的掌舵人WeWork中国CEO葛丰带领下,实现进一步的扩张和发展,也对公司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