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凤桐花园项目中,一台配备了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防撞条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楼层清洁机器人正在清扫施工现场地面上的砂石尘土。
这是一个长着萌萌大眼睛的机器人,其所到之处,灰尘、小石块等工地垃圾都被清扫的一干二净。据悉,楼层清洁机器人不仅能在建筑场景下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导航、自主清扫与自动倒垃圾,还能识别建筑场景下的物体,智能避开障碍,清扫效率更是相当于传统人工的3倍。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现场的小石块和灰尘打扫起来十分困难。以往,工地管理者多雇佣清洁工人进行人工作业,清洁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楼层清洁机器人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让机器人走进建筑工地
目光转向各楼栋顶层,智能随动式布料机也在开展浇筑工作。随着操作人员动向指令的发出,布料机即可通过智能算法解析,自动控制电机驱动布料机的大、小臂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将出料口移动到合适位置。
相比传统布料环境,智能随动式布料机的出现,避免了多人协同施工失误引起的安全风险。而相比传统布料机作业,又可减少2名操作工人,节约人力成本。除此之外,该设备还有自动布料功能可供选择,方便快捷。
走进已成型的楼栋,一台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正将磨盘高高举起紧贴在天花面上,进行混凝土天花打磨,随后,墙面便由原来的凹凸不平变得平滑美观。
以往,建筑施工中的天花打磨工序会掀起大量飘散的粉尘,作业后地面也会留下厚厚的积灰,若不戴好防尘面罩,工人们很可能被呛得无法呼吸。为解决这一难题,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应运而生。
焦点财经了解到,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所自带的集尘装置能够实时同步收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从而避免了低能见度下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以往建筑工人所面临的颈椎病、灰尘吸入等健康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在施工效率上,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更是约为人工作业的2倍,打磨效率可圈可点。
在楼栋内的另一处,一台测量机器人正忙着生成报表,两分钟即完成了单个房间的实测,自动化测量的结果客观且准确,出具的测量数据可以用于验收以外,还为后续工人和机器人施工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而在地下车库,一名工人刚刚在平板电脑上对地坪研磨机器人下达了相关指令。随后,其便开始了规律的工作。作业过程中,地坪研磨机器人遇到障碍即可自动转向,大功率吸尘系统有效控制了工地扬尘,现场以往脏乱差的形象不复存在。
数据显示,以1000平米施工面积计算,传统作业需3至4名工人连续8小时才能完成,但通过地坪研磨机器人仅需1个人7小时即可完工,效率提升了近3倍。地坪研磨机器人的操作简易智能,一名普通工人经系统培训后,可以同时操作至少两台设备,机器人的自动喷雾功能还可实现干磨和湿磨两种工作模式,能够在研磨过程中最大化的保障作业者的健康。
如上以往只能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画面,皆在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成为了现实。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的全国7个试点智能建造工作的项目之一,以及碧桂园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首个商业应用项目、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凤桐花园曾在今年7月,凭借“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两项经验做法,入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目前,凤桐花园项目已实现了首次完成机器人参与示范区建造、首次建立机器人调度中心、首次跑通修整类机器人施工模式等多项试点工作。上述机器人之外,还应用了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智能施工升降机等多款其他机器人,实现了人机协同作业。
积极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凤桐花园已经实现了让“机器人上岗建房”的梦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的推动。
资料显示,博智林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成立至今,博智林一直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以期将施工中繁重、重复、危险的工作交由机器人完成,实现建筑工程的精益建造。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博智林已取得的显著成果。截至2021年10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全国18个省近12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40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450万平米。当前,博智林还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且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
长期以来,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持续聚焦于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三个核心要素,以提升建筑施工综合效益。截至2021年11月,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441项,获授权1605项,相关研发产品先后斩获了中国专利奖、IF设计奖、红点奖、IDEA奖、红星奖、金芦苇奖等重量级奖项。
业内认为,工人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从事意愿低、行业自动化程度低,已发展为建筑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难题,博智林的出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其所研发且投入使用的多款机器人让传统建筑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数字化、科技化和大数据化。整体来看,博智林是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建筑机器人之外,博智林还积极以互联网思路对建筑业务架构进行梳理,搭建起了以BIM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这在凤桐花园项目中也得到了落地应用。
该平台可以达成至少三方面效果:一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打通建筑产业生态链,实现业务高效协同;二是建立全周期业务数据体系,实现各方数据统一管理,提供全周期业务数字化赋能;三是建立一体化平台,实现全产业链业务管理协同。
如今,BIM数字化产品也已逐步上市应用。截至2021年8月,已有数字勘察系统、BIM集成设计系统、BIM成本算量系统、BIM材料用量系统、BIM虚拟建造系统、BIM计划排程系统、BIM智慧工地系统、BIM智慧运维系统等产品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施工策划阶段、施工管理阶段、运维阶段试点应用。
这些BIM数字化产品将装配式设计、铝模、爬架工艺设计等内容前置,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标准化集成设计,同时能为建筑机器人提供路径导航、仿真模拟等基础数据模型,自动生成工序任务,实现人机协同。
按照计划,博智林未来将持续以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赋能成本、采购、运营等房地产业务线。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BIM软件及基础技术平台,为建筑全产业链提供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业内指,在建筑机器人+BIM系统+装配式施工的合力下,博智林正通过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体系,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机器人在复杂的工地像流水线生产一样施工作业。受益于博智林的推动,昔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建筑施工现场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是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显而易见,博智林是其中重要的参与力量,而博智林的强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哺碧桂园的发展,上述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