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在万科分拆万物云赴港上市的关键窗口期,阳光城正寻求出让万物云股权,回笼资金的消息也同期被传出,正是8月5日以阳光城物业(阳光智博)换取的4.8%股权。
“(此事)目前还没有定论,正在安排融资。” 焦点财经向阳光城内部人士求证得知。
这曾是一笔被业界颇为看好的交易,普遍认为阳光智博放弃独立上市,搭上万物云这艘大船并借万物云的高估值,可以获得超出独立上市的估值。
彼时,阳光城向投资者解释道,万物云拉通资源,形成了供应链整合,选择万物云是在拥抱未来。相信行业龙头万物云可以带来资本溢价和资产质量的增值,一方面会影响利润表,另一方面则是净资产增厚,资产负债表会得到全面的优化,这是阳光城的底层逻辑所在。
万物云的估值,也因那次交易引来诸多猜测。11月5日,在万科官宣分拆万物云到港交所上市后,上市估值猜想更甚,范围大致介于1500亿-3000亿之间。
这个话题在当下的物管圈很热,此前与一位物业大佬交流时,不可避免的谈及到此,他身处圈内,对很多细节了解很深入。据他透露,万物云之前是按照PE估值,市值在2000亿左右,现在要按照PS估值,市值能估到3000亿,再加之行业龙头的背书和追捧,上市市值也许能冲到4000亿。
万物云想要打造贝壳式平台的野心,早已不是秘密,2015年便建立睿联盟合作平台,打算做物业界的“平台”。但有一个问题,万物云研发了一套先进的物业管理系统,想要将其高服务标准进行输出,但中小物企如要加入这个联盟阵营,需要花费一笔资金进行系统升级,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门槛并不低。
另外,则是管理密度问题。该人士表示,万物云在管面积2020年底虽然已达到5.66亿平方米,是可以与碧桂园服务一较高下的行业龙头,但管理面积比较分散,是割据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多个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大多只是负责单个小区,没有实现流通管理,这势必要招聘更多职工,成本费用支出并不低。
而这或许也是万物云发布 “千条街道计划”的原因之一,通过积攒更多的街道,提高市占率和在街道里的浓度,将管理计量单位由一个个项目逐渐变更为一条条街道,在解决老街道和无物业小区管理问题的同时,也累积起缺乏管理半径和集中度优势。
所以在被问及物业并购时,万物云CEO朱保全说:“能帮助我们形成街道密度就做,不能帮助形成街道密度就不做。” 10月22日,他在上海交流会上告诉一众媒体朋友,讲出了万物云的并购逻辑。
当时交流会的场景是,郁亮在谈过冬问题,畅聊下一个春天活得好、活得久的能力,朱保全则是在宣讲万物云的拓展计划,从百城计划跨入到千条街道计划成为关注点,而万物云的分拆上市时间反而被忽略。
或许是此前得到的回答,已经渐渐磨灭了媒体们的好奇,“万科物业一定会上市,但时机要拿捏好”、“万科会考虑在未来适当的时候给它做上市安排,但目前还没有上市计划”。
“恰逢其时,合伙奋斗”。交流会两个星期后,万科宣布分拆计划,朱保全转发公告截图,并配文道。来的如此之快,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而且,一个细微的变化也正在发生。 万物云 2020 年营业收入 182 亿元,营业利润 17.2 亿元。2021H1 营业收入 103.83亿元,营业利润 10.43 亿元。相对比同期碧桂园服务,2020 年营业收入 156 亿元,营业利润 32 亿元。2021H1 营业收入 116 亿元,营业利润 25 亿元。
早已登陆资本市场,并通过多次配股融资的碧桂园服务,正在大踏步前进,特别是在2021年地产变局之下,拿下多家大型物企,典型蓝光嘉宝服务、富力物业和彩生活核心资产邻里乐,上演“大象也能起飞”。
万物云似乎似乎感受到了压力,朱保全在交流会上提出各业务条线的发展目标:住宅物业领域会控制增速,确保服务品质;商业物业领域的万物梁行要发挥合资红利,保持在40%-60%的增速;城市物业领域的万物云城要做大,保持不低于60%的增长。
这样的布局,也在印证郁亮此前所说:“如果我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服务,我觉得多一家上市公司、少一家上市公司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是一个城市服务商,我觉得会变得很重要。”
万科认为,万物云在住宅服务、商写服务、城市服务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上市时机成熟。通过分拆上市,可以有效增强万物云的资本实力,并拥有独立的资本运作平台以及投资者基础,为其业务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升万物云竞争优势。
只是,万物云上市时机成熟的同时,也为阳光城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退出时机。
关键词: 万物云上市在即 阳光城将所持股份摆上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