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近期个别保险代理公司以保险公司“客户综合售后服务中心”名义与保险消费者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以办理“保单分红补偿”名义,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APP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办理保单贷款或者退保业务,并利用保单贷款或退保资金购买其他投资理财产品。
陕西保协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对此类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树立正确保险意识,及时核实相关机构经营资质,防止误入非法集资陷阱,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保险合同是重要的金融单证,记载大量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保险消费者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信息告知他人,更不能轻易将保险合同转交他人。注意防范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避免因非法利用个人信息,而遭受财产损失。
树立正确保险意识
保险产品一般具有长期保障功能,如果在超过犹豫期后退保或停缴,造成损失较大、失去保障。尤其是健康险、医疗险、重疾险等保险产品投保时,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职业等有一定限制,如果退保后想再次购买该类保险产品,可能会面临拒绝承保、保费上涨等情况,失去原本应当享有的保险保障。广大保险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保险产品作用,切勿轻信不法分子“全额退保”“分红补偿”等承诺。
及时核实机构资质
保险消费者收到自称保险公司及工作人员来电或短信后,务必通过保险公司的全国统一客户电话、官方网站、官方APP或者保单服务人员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切勿轻信不明身份的非法机构或个人。各类保险机构除应办理《营业执照》外,还需由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批,并取得相应的经营业务许可证。保险消费者可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查询保险机构经营资格。(记者杨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