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部门对顺风车逐步严格,以顺风车为主营业务的嘀嗒出行面临三大隐忧。
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若能成功实现上市,它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据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主要收入以顺风车服务为主。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市场份额居于第一,这是市场引用较多的数据,也是嘀嗒出行招股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凭借近两年骄人的市场份额和营收成绩,嘀嗒出行率先出手,拟赴香港上市。
但是,共享出行的江湖暗礁丛生,嘀嗒出行能否成功卫冕?这次上市,对于嘀嗒出行来说,又面临着哪些潜在挑战?
嘀嗒的“数据”成绩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成立仅短短六年时间,如今已准备赴港上市,发展速度之快不得不让人疑惑。事实上,嘀嗒出行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近几年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共享出行江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从其财报中的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二。
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依靠顺风车业务。从顺风车订单数量上来看,嘀嗒出行的增长十分迅速,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9亿份,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2019一年时间增长上亿份订单。
庞大的订单数量带来了不菲的交易额。据其财报披露,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GTV(总交易额)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2018和2019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
相比顺风车业务,出租车网约业务在嘀嗒的业务中比重较轻。但尽管不是核心业务,出租车网约业务所在市场份额也较高。单从订单上看,嘀嗒在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搭乘网约订单1.1亿份,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而据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在出租车网约市场中排名第二。
以顺风车业务为核心拉动、以出租车网约等业务为辅助,为嘀嗒出行带来了稳定的营收。据招股书显示,嘀嗒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4893.5万元、1.17亿元、5.81亿元,其中,嘀嗒2019年营收较2018年增长约394%。
单从毛利上看,嘀嗒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全年毛利分別为0.24亿元、0.69亿元、4.62亿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为2.55亿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近一倍。
哪怕是今年疫情期间,嘀嗒出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实现收入3.1亿元,经调整净利1.51亿元,经调整净利率为48.6%。在经营现金流上,嘀嗒2019全年创造经营性现金流近4亿元。
整体营收保持稳定,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出租车网约市场第二,这是目前嘀嗒在共享出行江湖中的地位。
耀眼成绩下的窘境
成立六年即准备上市,嘀嗒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咂舌。表面看似风光无限的嘀嗒,事实上,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每日财报》看来,一方面,来自顺风车服务本身。嘀嗒出行主要收入以顺风车服务为主,但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随着交通部门对顺风车逐步严格,以顺风车为主营业务的嘀嗒出行面临三大隐忧。
第一,顺风车运营资质问题。嘀嗒没有自己的车辆,仅是平台性质。招股书显示,目前相关的法律及法规规定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成本。
第二,网约车平台市场趋于饱和。就目前来看,除了嘀嗒之外,还有滴滴、神州租车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活跃着不少新成立的出行公司,以及各个车企的出行公司如曹操出行、东风出行、长安出行等等,数量众多。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僧多粥少的情况。
第三,顺风车有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并非嘀嗒独有,而是所有平台顺风车都面临的隐忧。2018年滴滴顺风车业务相继出现两起乘客被害事件,2020年7月,一起顺风车死亡事件将哈啰出行推向了风口浪尖。可以说,顺风车接二连三的出现安全问题,让以顺风车业务为主的嘀嗒出行压力剧增。这一点,嘀嗒在招股书中也有表示: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嘀嗒面临的挑战则来自竞争对手。虽然嘀嗒近两年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对手的“围攻”。今年9月,滴滴对传统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同时,滴滴还推出了“青菜拼车”和“花小猪”两个新平台。
而另一家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了“北汽出租”,另外还与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大型出租车企业达成了巡游车网约化合作,上线车辆将超过3万辆,即北京市近50%出租车实现网约化。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嘀嗒出行上市后,将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境遇。
上市背后的考量
自身顺风车业务面临三大隐忧,同时外部竞争又异常激烈,那么,嘀嗒出行又为何率先上市?从业绩上看,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的营收分别为1.18亿元、5.81亿元以及3.11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1.51亿元。
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市场推广早期,嘀嗒采用撒钱换市场的模式,产生了巨额亏损。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净亏损分别为16.77亿元、7.56亿元及7.22亿元。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嘀嗒从成立至今共完成4轮融资,获得IDG资本、易车网、崇德投资、蔚来资本等共计1.3亿美元融资。
因此,整体来看,嘀嗒表面上看似营收风光的背后,其实是为此前撒钱买市场的亏损而买单。一面是持续的烧钱和亏损,另一面是企业的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也有分析指出,嘀嗒急于上市的背后,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公司自身发展来看,的确到了最适合的上市节点,二是出行行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难度已越来越高。
截至2020年6月底,嘀嗒账面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2.37亿元人民币,流动比率为1.3。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融资确实是嘀嗒面临的紧迫性任务。
这次准备赴港上市,确实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为嘀嗒带来了诸多风光。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核心业务顺风车面临的各种隐忧、以及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同样是嘀嗒未来避不开的难题。
招股书称,嘀嗒未来将继续发力主营业务,巩固顺风车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以及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变现能力与丰富变现渠道,提升在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资本方面做出更多战略联盟、投资与收购的探索。很显然,招股书对未来的展望,似乎并不具备想象力,仅靠顺风车业务,也很难在资本市场讲出好故事。
潮起时没人知道水有多深,潮落之际方能看到谁在裸游。所以,现在准备上市确实足够风光,赚足了资本的青睐。但即使能够成功上市,未来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时间的考证。毕竟,能否给投资人带来回报,才是企业、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共同关注的。(作者:逆行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