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快过期了还能吃吗?不仅能,吃的人还不少。近一段时间,众多社交平台上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火爆,其中,“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1亿。临期食品,你会购买吗?是否会有风险?
在位于西安市李家村的一家大型超市内,临近保质期商品被摆满了好几个货架,其中既有酒水饮料,也有饼干薯片,还有日化用品。
一包原价4.7元的麻辣花生,有效期到2022年2月,在这里卖3.7元;一桶知名品牌巧克力豆,由于今年10月1日到期,卖17元;一包牛肉干,原价22元,保质期到9月14日,降价到了每包15元……
记者翻看了10余件商品发现,这些临期商品距离保质期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根据时间的不同,折扣力度也不尽相同,最低可以打到6.8折。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保质期越近的商品,外包装上的提示就越明显。
在校大学生王欢欢每周都会来超市选购:“我以前觉得临期食品就是过期食品,接触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距离保质期还有几个月,口感没什么差别,价格又比正常售卖的零食低,过嘴瘾之外还能省下不少钱。”
记者随后又在电商平台上选择了一些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网店。目前,临期食品的售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码标价告知消费者商品名称和数量,还有一种最受欢迎的是临期食品盲盒,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能买到什么商品,只知道数量和可以选择的价格。店铺老板告诉记者:“我们的商品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这些商品进货需要有专门的仓库,质量有保障才敢拿出来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了临期食品市场,当时以售卖临期进口食品为主,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多维消费需求。某机构报告显示,过去我国临期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现在则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消费群体的变化折射的是消费理念的改变:如今的年轻人非常注重性价比,他们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临期食品正好契合了这种消费心理。
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业内普遍遵循的规则来源于原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长短,纳入临期食品范畴的食品为其保质期期满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
相关专家表示,从杜绝食品浪费的方面来说,销售临期食品其实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方式。但有些问题需要关注,比如保存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质量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同时,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此类商品要有心理预期,可能食品的外部形态等会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进一步下降。(记者石喻涵实习生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