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票务市场长期混乱,“黄牛票”动辄十几倍的溢价令人发指,即使相关机构和台曾联手打击“黄牛”,但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8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并将着重解决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制定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从而实现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

实名转让精准打击黄牛党

《规范》实施限购、实名制购票与转票无疑是对黄牛的精准打击。此前,流行演唱会出票稀缺、明星加盟热门剧目、赛事决赛热度不断,正所谓有市场就有黄牛。买方卖方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不知道放票数量、主办方锁票数量、黄牛抢票渠道等。消费者张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黄牛日益猖獗,在公开渠道购买某体育赛事门票全部“缺票登记”后,淘宝上搜索“黄牛票”不仅票量充裕,还可以选座位,但价格早已翻了3倍。基于此现象,《规范》搭建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演出票务管理系统、演出票务销售系统,进行票务管控。

比如,在演出票务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设置场地管理、票务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服务接口等四大模块,三大系统通过编码下发与数据上报、演出售票数据交互实现关联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明确设置单一演出场次多档票价管理的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演出票价多个档次设置、每个票价的数量。同时,根据划定的票图测算场次票房数据的功能。在销售管理端,具备设置限购条件的功能,限购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单次购买最大演出票数、演出总限购票数、实名限购票数;具备设置实名购票规则等功能。重点是,《规范》强调具备对实名购票观众所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记录的功能与具备对实名购票的已购门票实行实名转让的功能。

统一编码全程追踪

《规范》的出台为推动数字化门票创造机遇。《规范》首次进行了有关票务的编码规范,“一票一码”,每张演出票的编码均采用全国统一标准。其中,演出场厅编码,是为国内票务系统上已售票场厅、演出场所等进行统一编码。同时,《规范》明确演出场次编码、演出类型编码规则。

业内人士称,统一信息编码,将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编码能够快速对应大数据筛查,便捷掌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演出产品销售情况。根据《规范》,未来国内所有“出票系统”都应该接入全国统一的票务信息管理台,且进行行业标准化认证。

此前,演出票制假售假现象显著。百度贴吧中,不乏仿制某台软件的帖子,自称搭建好的仿冒台可以生成任何门票,扫描二维码都难以发现破绽。消费者高先生表示,在淘宝上买了两张五月天演唱会门票,扫描二维码是真的,但是查询验证码时被告知已经被查询四次,是无效门票。规范演出票编码,将有效遏制演出票制假售假。

规范演出市场

消费者赵女士发现,某演唱会门票开售时间推迟,疑似主办方与售票方合力“非正当”锁票,哄抬门票价格。虽赵女士的怀疑没有信息佐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演出票时加价购买成为常态。

《规范》的实施,将对票务销售源头进行监管,使得交易公、透明。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认为,《规范》对网络售票进行了有效规制。比如黄牛倒卖演出票牟利,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规范》杜绝黄牛囤积居奇。同时,演出是封闭场所,需进行安全防控管理,实名制售票能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此外,《规范》保护消费者消费权益,部分演出方与票务公司为了炒高票价、造成虚假销售火爆,带有诱导欺骗手段,《规范》将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促使市场依靠产品及服务获得收入。总之,《规范》将有效规范演出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如果没有公正义方,就会变成无序经济。“行业乱象经过充分暴露发酵后,监管部门适时提出《规范》进行有效管理,维系业主与消费者共同利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如是说。

沈望舒分析称,《规范》将保障消费者购买演出票的公,演出票“冰火几重天”,冷门演出票无人问津,热门票务“一票难求”,主办方与台在同样规则与制度下售票,消费者可以在没有特殊方情况下公购票。同时,监管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化现象减少。此外,票务系统常利用价格高低进行不合理竞争的空间减少,依据《规范》网点应按照市场规则、行业规则竞争,对演艺市场长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记者 郑蕊 实记者 罗帆)

关键词: 演出票务 规范化服务 演出行业 黄牛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