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2018年提出“2020年达到500亿发展规模”的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明地产,600708.SH),或许将面临目标落空的尴尬。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规模还是销售规模,都与500亿元相差甚远——今年1-9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4亿元,房地产业务签约金额为236.19亿元。
而当前更为头疼的是,其陷入了负债与业绩的双重困境。
近日,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对120家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今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计算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以此来考量房企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缺钱情况,并独家推出《A股上市房企缺钱报告·2020》。
研究结果显示,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中有46家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低于1倍,其中光明地产不足0.5倍,即货币资金不及短期债务的一半。与此同时,光明地产的净负债率高于200%,债务压力沉重。
在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光明地产营业收入缩水超四成,归母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亦延续过去两年的下降趋势,并且出现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光明地产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冷链物流产业链,是集房产开发、商业运营、冷链物流、物业服务、建筑施工及供应链产业链等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综合集团型公司。截至11月20日收盘,该公司每股股价为2.69元,较52周高点下跌22.92%。
短期偿债能力恶化
近年来,光明地产的短期偿债能力在持续恶化:现金短债比不断下降,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间的缺口在扩大。
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为70.34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13.08亿元、32.77亿元,二者合计组成短期债务145.85亿元。以此计算,其现金短债比只有0.48倍,也就是说货币资金只够覆盖48%左右的短期负债。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间存在75.51亿元的缺口,而前三季度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17.50亿元——这已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实际上,光明地产的现金短债比在过去几年持续小于1倍,2017年末至2019年末依次为0.77倍、0.73倍、0.54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货币资金与短期负债之间的缺口依次为22.65亿元、38.35亿元、76.74亿元,逐年攀升。可见,其短期偿债压力在逐渐加重。
沉重的偿债压力来自于高负债。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末以来,光明地产各年末的净负债率始终在130%以上,2019年末达到218.18%。至今年三季度末,其有息负债超过380亿元,净负债率为211.86%,在A股上市房企中排名第九高。从三季度末的数据来看,在房企融资管理“三道红线”中,光明地产已触及两道红线。
业绩连续下滑
业绩下滑则是光明地产的另一重压力。
今年前三季度,光明地产实现营业收入49.64亿元,同比下降41.76%;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降113.66%;扣非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下降132.52%。可见,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呈亏损状态。
光明地产曾在2020年半年报中将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的减少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其实其营收及净利润的下降并非偶然。标点财经研究员向前追溯发现,自2018年起,该公司业绩便已进入下行通道。具体来看,2018年,其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1.53%、27.17%、32.92%;2019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下降33.59%、59.77%、63.08%。
其业绩下降的时点相当令人寻味。这一切要从2015年的重组说起。
2015年,海博股份置入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农房集团)及上海农工商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农房置业),同时置出除物流业务相关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及负债,重组后更名为光明地产。置入标的原股东承诺,农房集团和农房置业2015年至2017年合计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13亿元和9842.99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农房集团三年实际实现利润36.87亿元,完成率为104.95%;农房置业三年实际实现利润3.06亿元,完成率为311.17%。相应地,光明地产的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也在2016年、2017年实现高速增长。
2016年—2019年,光明地产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次为12.06%、20.11%、12.85%、3.82%。可以看到,业绩承诺期满后,该公司业绩便急转直下。今年前三季度,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5%,较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标点财经研究员黄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