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8日,著名演员、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据悉,他在发现肠癌时已经是三期,与疾病斗争了四年后终不能幸免。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已成为男性第3位和女性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而在我国,由于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大肠癌发病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国家肿瘤登记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早期大肠癌往往无症状,而随着癌肿的发展,才慢慢出现症状:

1.排便规律发生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特别困难,腹泻、便秘或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有时里急后重。

2.大便形状发生异常。大便变细,扁形便,或大便有棱角。

3.大便性质改变。出现便中带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不成形。

4.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5.腹部有包块,有固定疼痛。

6.消瘦贫血等全身恶病质症状……

而此时癌症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悔之晚矣! 即使通过手术或各种治疗方法保住了性命,生活质量也比较差。

因此,早期诊断成为大肠癌防治关键一环!其实对于可怕的大肠癌,如果在早期发现的话,病人的生存率是很高的,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

《柳叶刀》曾发表研究称,一次肠癌筛查可以使发生肠癌的风险降低超过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将肠癌筛查率提升至60%~80%,即可减少22% 大肠癌发病(27.7万人),并减少33%的大肠癌死亡(20.3万人)。

85%以上的大肠癌来自未经治疗的腺瘤性息肉,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过程大致如下:

可以看出,部分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长达10~15年,只要我们能在良性阶段做好筛查,手术切除,有些病例甚至无需放化疗,就可以完全治愈。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给疾病可乘之机,有些息肉根本不会有形成的机会,从而实现真真正正的科学预防!

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筛查大肠癌呢?我们来看看各种筛查手段的优缺点:

1.大便潜血检测(FOBT) 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无出血性病变。据统计,50%~60%大肠癌患者、30%大肠息肉患者的FOBT试验均呈阳性。如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做肠镜检查。FOBT也是目前惟一得到循证医学证实能有效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筛检手段,可使大肠癌死亡率降低18%。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

缺点:假阳性较高,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生理期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阳性结果,缺乏筛查特异性。

2.直肠指检。 通过肛门指检主要是针对直肠部分进行的检查,是凭医生的经验和手感来判断患者直肠上有没有肿瘤。医生手指的长度可触及直肠中下段,所以这项检查准确率在80%左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优点: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

缺点:“菊花”一紧,不适感明显。初步判断距离肛门7~10cm的直肠及周围器官是否有病变;但对于高位结肠病变没有意义。与检查医生的经验手感密切相关,整体上准确性并不是那么高。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者,应进行肠镜检查。

3.肠镜检查。包括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结肠镜是利用电子肠镜从肛门,经过直肠、乙状结肠,到达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如炎症、息肉、肿瘤等)的过程。目前绝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纤维结肠镜,适用于检查原因不明的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消化不良等。结肠镜通过对肠道的直视检查,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是诊断大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医学统计,发现我国有60~7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段。所以直肠镜与乙状结肠镜,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优点:肠镜检查是预防和诊断大肠癌的首选方法,最佳手段,直观、清晰,部分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可达到治愈性切除的目的。

缺点:肠镜不可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筛查方法。其检查费用比起前两项检查来较高;肠镜需要专门的医师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实施操作;患者体验度较差,清肠准备的麻烦程度和检查过程的痛苦程度,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因此,在做肠镜之前,可做一些前置检查项目来筛出结直肠癌的可疑人群,提高肠镜检查的阳性率,让受检者苦有所值。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被“爆菊”而拒绝肠镜,符合麻醉指征的患者是可以选择无痛肠镜的。

4.血液肿瘤指标检查。 在肿瘤标志物中,诸如CEA、CA199、CA242、CA724等均在结直肠癌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最新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也提到了这些指标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等。

优点:简单易行,抽血检测。

缺点:传统肿瘤标志物单一指标在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无法满足筛查需求,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多指标联合检测是肿瘤标志物使用的原则之一。有研究显示,CEA、CA199和大便潜血的联合使用,可以使结直肠癌的灵敏度提高至83.1%,远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5.肿瘤基因检测和粪便DNA检测。 基因检测为诊断大肠癌的前沿技术。通过对血液或粪便游离DNA中的某些特定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检测,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

优点:简单易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缺点:检测费用较高,尚难用于大肠癌的大规模人群筛查中。

6.影像检查,胃肠CT仿真内镜

CT仿真结肠成像(CTC),也叫仿真结肠镜、虚拟场景,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的结肠检查方法。当筛查对象不能或者不愿意接受肠镜筛查的时候、大肠三维CT检查(CTC)是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简而言之是先以多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的仰卧位及俯卧位薄层扫描、并将摄影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影像处理之后再编、进行三维重建,从而生成肠道三维影像、并以此来检查潜在病灶的技术。

优点:造成结肠穿孔的风险低,清肠要求不高,无明显禁忌症,检查时间较短,方便、无痛,其X线的辐射量低于钡灌肠检查。对于大于1cm的息肉,检测敏感度高。同时能发现某些肠道外病变情况。

缺点:CTC是虚拟图像,无法显现肠道粘膜的真实颜色,也无法观察血管、粘膜的微细变化。对浅凹、微隆、平坦性病变识别能力较差;5mm以下的病变,或者病灶本身隆起度不大、或要凭粘膜颜色的差异来作为重要判断线索的扁平病灶无法判断。仅仅是对病变的间接观察,不能取标本作病理诊断,也不能做治疗;有辐射损害;费用较高。目前该方法并没有在我国普及。

它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能彻底替代传统肠镜,但是,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意做肠镜的朋友来说,结合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和免疫法)、粪便DNA测试等手段,也可以做为早癌筛查的姑且手段。但是,要想更早的发现早癌、癌前病变,比如腺瘤性息肉,小于5mm的,平坦型的等,还是传统肠镜比较靠谱。

作者:华东疗养院外科主治医师周璐

本文由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关键词: 肠道筛查 排便规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