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疫情期间,新消费形式加速涌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全国两会期间,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新业态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家认为,电商直播带货带动传统企业、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打破困局,以技术创新、理念革新为新消费、新业态插上“云翅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在火爆背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新消费 商家消费者目光聚焦直播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认为,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和流通,给企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增长,应该抱着支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新消费模式。“尽管我们还不清楚直播带货最终的影响力如何,但应该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未来可能的经济增长点。”
直播带货是电商平台与5G技术、云计算、智能物联网的结合,是互联网平台成长起来的新型数字化工具。经过几年发展,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产品、公众人物甚至政府部门参与。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直播已积累4亿用户,全年成交总额突破2000亿元。今年2月,淘宝直播新开播商家数量环比1月增长719%。
为何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愿意把目光聚焦到“直播间”?
“直播带货带来了新的流量、顾客和机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美集团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侯湛莹认为,商业升级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给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核心。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电商形式,打破了传统商户、商场的地域限制,顾客流量不仅限于所在位置周边,而是面对广大的网上顾客,并为顾客展示更加丰富立体的产品信息,所承载的信息量更大。
新业态 “数字快车”让人人都能当主播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人人都能当主播。
土豆、菠萝摆进直播间,县长村长成“网红”……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的县长市长们通过各个平台直播带货,为当地农产品吆喝呐喊,田间地头都成了直播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6万多名农民入驻淘宝直播,该平台与农产品相关的直播已达140万场。电商直播带货成为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新途径,让脱贫攻坚搭上了“数字快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要针对都市年轻人个性化、时尚化、体验化消费需求,通过电子商务、直播平台、自媒体等推出一批符合年轻人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品位的小众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公众对贫困地区产品的传统认知,引导都市年轻人在愉悦的消费体验中,更好地认识对口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民族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让消费扶贫真正成为首都扶贫协作新亮点。
不仅是农业,传统商圈、老字号、传统文化等,也争相搭载这辆“数字快车”。开网店、做直播、亮手艺……目前,北京已有一半以上老字号入驻淘宝直播,2019年的直播销售额同比增加800%,不仅卖产品,还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侯湛莹认为,直播带货带来的社会效益确实很明显。可以通过直播走近手艺人,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理解他们,以此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工艺品与时代相结合、与市场相结合。
新路径 直播带货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零门槛、随时随地开播、全民试水……直播带货呈“井喷”之势的背后,这种新的消费形式能否健康发展也引起关注。有专家认为,成熟的电商体系是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新业态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如阿里巴巴这样聚合了品牌、供应链、智慧物流体系的大型平台,无疑将具有更多“后劲”。
同时,更加有效的监管也是发展关键。“政府应加强对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跟踪研究,以便及时加以引导规范。”金李建议,要进一步研究直播带货未来的发展潜力。
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已释放出监管信号。有关部门也将及时修订《广告法》和《电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直播带货的监管有法可依,以规范直播和短视频购物领域的发展。(本报记者 高枝 范俊生 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