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3日,在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旁的冬枣设施大棚里,果农武晓苹正查看冬枣坐果情况,放弃打工回乡种冬枣8年多,她的感觉是比打工自由、挣得还可以。武赵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法表示,该村种植冬枣已23年,冬枣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下一步还想打造托管公司,解决果农高龄化问题,让冬枣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武赵村是临渭区的冬枣种植大村。2000年前后,村子为了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山东引进冬枣苗木和种植技术等,开始发展冬枣产业,至今已有23年。6月13日,在武赵村旁的冬枣设施大棚里,武晓苹正在冬枣园里查看开花坐果情况。“前段时间雨下的比较多,坐果比往年晚一些。”她说,现在得抓紧果园田间管理,确保坐果率。
武晓苹今年50岁,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回家种冬枣已经8年了,在外面打工不自由,也照顾不上家里,所以就决定回来接过父母的班种冬枣。”她说,家里两座冬枣大棚共占地8亩,平时是她和母亲两人照管,基本上都能忙得过来。
“咱们这的冬枣都是冷棚,一般在9月左右成熟上市,一亩地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最好的一年卖过10万元。”她笑着说,自己也对比了一下,比在外面打工能好一些。
武赵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法介绍,20多年来该村一直将冬枣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在2006年,为解决秋季雨涝影响冬枣品质的问题,开始发展设施大棚冬枣,后来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冬枣储存库,建立了冬枣管理技术、销售经纪人队伍,打造了武赵村设施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
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冬枣1600多亩,武赵村也先后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无公害冬枣生产基地,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等荣誉称号,村民收入也随着冬枣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目前从事冬枣种植的果农年龄结构偏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还想成立托管公司,为群众托管、代管冬枣园。”他说,同时也会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发展,让武赵村的冬枣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编辑 杨托 李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