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量化行业发展迅猛,
各类量化私募产品业绩可观。
目前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产品备案规模骤增。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年内共计发行量化策略私募产品4692只,同比增幅达到40.06%。
今年以来,国内量化行业发展迅猛,多家量化私募机构规模破百亿,各类量化私募产品业绩可观。展望未来,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国内量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近期波动符合预期
整体业绩表现可观
整体来看,量化行业年内业绩表现可观,多数量化私募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对于近期量化产品大面积出现回撤,灵均投资表示,虽然近期市场急速的风格切换,导致超额短期相对难做,但并不影响长周期平稳行情下模型的超额能力。
文谛资产董事长周时和表示,随着年底流动性退潮和政策走向常态化,不同策略的业绩逐步出现分化是可预期的。弈倍投资总经理王上以及弈泰资产同样认为,今年各类量化私募产品大都表现优异,年底的波动仍在合理预期范围内。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算得上是量化策略的大年,但关于市场中性策略、指数增强策略以及CTA策略等几类量化私募产品年内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各家看法不一。
明汯投资表示,中性产品的收益主要受到量化选股的超额收益和对冲成本两方面的影响,超额收益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会逐步下降。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对冲成本,由于今年打新收益较高,所以对冲成本相应提高,对中性产品的收益产生负担。
不过,九坤投资总经理王琛分析,虽然期货基差对冲成本全年大部分时间仍然居高,但A股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波动也不小,有利于创造较好的超额收益。
对于指数增强策略而言,王琛表示,这一策略得益于中国政治经济面对疫情的韧性所带来的A股市场领跑全球的大环境,股票市场整体涨幅较高,再叠加全年的超额收益,业绩表现非常亮眼。
明汯投资指出,指数增强类产品的收益来源主要是标的指数收益和超额收益两部分,今年由于资金方面宽裕,市场上涨,所以指数增强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较佳。
因诺资产投资总监徐书楠也认为,指数增强策略比阿尔法策略收益要高很多,因为长期来看指数是上涨的,并且阿尔法策略要承担额外的对冲成本(比如股指期货负基差)。
CTA策略似乎并未受到年末的这波冲击影响,甚至部分产品收益表现创新高。明汯投资指出,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欧美各国货币大幅宽松,刺激了大宗商品的涨价。王琛同样表示,市场得益于全年商品期货市场的高波动率,今年CTA策略尤其是中长期策略表现比前几年更好。
橙色印象指出,因为今年市场波动较大,除了春节后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商品普遍出现重大跳水以外,之后多数商品其实是一路向上的,例如有色、农产品、黑色等都有一波可观的行情。此外,博普科技表示公司的产品受这波影响较小,无重大调整,同时博普旗下CTA净值持续在创新高。
量化市场发展迅猛
管理规模超5000亿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发展迅猛,多家量化私募机构一跃迈入百亿私募行列,目前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产品备案规模骤增。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年内共计发行量化策略私募产品4692只,较2019年同期发行的3350只,增幅达到40.06%。
对于当前国内量化私募基金规模的迅猛发展,灵均投资表示,今年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都有明显提升。这一方面是和2019年以来股票市场的上涨行情有关,另一方面与资管新规、产品净值化即将实施带来的国内资产管理的业态变化息息相关,投资者逐步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这对优质的基金管理人是非常好的信号。
王琛认为,内因是头部量化私募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和业绩积累,证明了具备较为稳定的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外因是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今年国内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向二级市场转移,而量化产品业绩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对资金吸引力也较强。
大多受访人士认为,国内量化发展有很大潜力。
无量资本副总经理李德安表示,国内市场由于个人投资者占比高、市场交投活跃,量化机构通过数据挖掘市场无效性交易机会的可行性相比成熟市场更大。目前国内量化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快速向上的阶段,离容量的天花板还有较大的空间,未来行业一定会出现更多百亿级别的量化私募资管机构。
王上指出,国内投资者对量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有这种投资需求的客户也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量化产品。同时,国内信托和银行一直在打破刚兑和更多的净值化管理,这都有利于量化私募的发展。
橙色印象表示,相对而言,量化投资的优势是盈利亏损的原因相较于主观更好分析,业绩方面的可信度会更高。当前市场有很多新的量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说有头部的一些量化私募机构,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量化市场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中国基金报记者 任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