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百姓“身边事”。但是老旧小区的改造并非易事,它的推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造后的小区要“好看”,更要“好住”,让它的综合效益不断释放

当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推进,这是一项涉及上亿居民的民生工程。不单是楼体管网等“硬件”翻新,还要根据群众需要提供养老托幼、医疗助餐等“软件”服务,改造后的小区要“好看”,更要“好住”,让它的综合效益不断释放,意味着它的推进不完全在建设投入上,更取决于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动员的进展。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百姓“身边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部署。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再次提及,并首次被纳入补短板工程,成为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老旧小区的改造事关生活其中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尽早解决因设计标准低、管网破旧、公共服务缺失所带来的种种不便,让人民群众对这项工程心怀期盼。其意义还不止于此,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在稳投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服务设施健全,拉动居民改善家居条件顺理成章,有利于拓展内需、促进消费,这样的投资不会造成重复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得之举。

但是老旧小区的改造并非易事。与其说它是一项建设工作,不如说它是一个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动员的工作更贴切,它的推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仅以加装电梯为例,尽管有资金补贴,但在真正建设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六层的楼房,可能三层以上都愿意加装电梯,尤其楼层越高的居民意愿越强烈。但是一层或者二层的居民需求就不强烈,或许还会认为占用了公共空间,觉得利益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损害。再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对物业和其他一些服务收费不认可,是很多问题无法顺利解决的原因之一。城镇老旧小区大多缺乏物业管理,同时,没有一个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机制,改造后的效果也难以长期保持。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群众工作要尽可能地做细,另一方面要提供平台,让大家充分协商,最终形成对管理模式的共识。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需要破解的难题不少,首先包括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大改造资金筹集力度;其次是地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动员小区居民通过协商形成共识,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此外,在改造中因势利导,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章及居民议事规则,同步建立小区后续管理机制等。因此,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光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不行,还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组成多声部“合唱”,让这一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民生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