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小切口”,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路径,探路“乡土味、青岛韵、齐鲁风”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场景”入佳境
金秋时节,齐鲁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景象。
【资料图】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青岛聚力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亦获得“丰收”——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凭借迷人的自然风光、充满乡韵的乡村振兴“青岛场景”,成为岛城市民和外地游客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双节”假期,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接待游客量突破74万人次,450多家乡村民宿入住率逾九成,实现营收3100余万元。
去年6月,青岛创新路数打法,在建设好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6个左右相连相通、集中连片、人文相近、产业相融的村庄为单元,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系统推进,用3年时间高质量建设4个省级、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青岛正以示范片区为“小切口”,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路径,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场景”,努力蹚出一条彰显“乡土味、青岛韵、齐鲁风”的齐鲁样板青岛路径。
释放“乡愁引力”
白墙青瓦、石板街巷,云海晨雾、清泉叮咚,闻着茶香、览山阅海,采摘葡萄、品味美食,游客熙熙攘攘,孩子游山戏水,村内的农家宴家家满客,民宿亦是天天爆满……
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有的人选择背上行囊出发,行走于大好河山,欣赏山河远阔;有的人则选择到市郊村落休憩,寻味乡愁,感受人间烟火。在后一部分人群中,青岛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为优选之地。
在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游客络绎不绝,步履不徐不疾。
莱西市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邢志峰 摄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产芝湖新村,“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传承了民俗文化和乡愁记忆。在建设中,片区锁定“耕读”主线,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还原院落本来面貌,再现柳编坊、粗布坊、面食坊等各类作坊工艺,打造老学堂、国学馆、非遗馆等经典特色小院,修复将军府、进士府等文化古迹,将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勾勒出一幅湖、河、水、林、田、村、房等同框的田园风光图,形成了农业、旅游、生态融合的发展格局。
“我们是慕名而来,感觉很好,此行非常值得。”来自青岛市区的李明磊一家,和记者细数“产芝体验”——这里不但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还有好吃的水库鱼。
在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的莲山胜境游客服务中心,以山为邻,以水为友,云海晨雾,清泉叮咚,让游客徜徉在大自然的清新与朝气里,在虫鸣鸟叫中尽享慢生活之美。“在城市的喧嚣中待久了,难免会有压抑和疲倦,会向往‘守拙归田园’的乡村生活,这个地方正好满足了我的一切幻想。”如此景致,让北京游客李倩茹不禁感慨道。
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示范片区。
“双节”假期,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各景点持续火爆。“我们不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互动感足且融合文旅体农等业态的特色打卡点,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片区负责人介绍,这个假期推出的露营、“电子音乐+石壁光影秀”等活动,均受到了游客追捧。
于山海间探寻一处静谧之地,看海品茶、放松身心。“双节”期间,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民宿“一房难求”,人们或携家带口或与好友结伴,在此“修养身心”。时下,片区内在营渔家乐、民宿咖啡户总量达到300余家,客房总量约1400余间,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内精品民宿数量及接待规模均居于前列的民宿聚集区。
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双节”频频“出圈”,靠的是“综合实力”。自去年6月,青岛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来,全市上下迅速响应、积极行动,7个涉农区市均成立了由区市党政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或联席会议,以现场观摩推进示范片区建设,历经区市申报、“赛马”竞优、专家评审等环节,崂山区流清湾、即墨区莲花田园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脱颖而出”,正式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名单。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立足资源禀赋,已各自走出了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而在省级、市级片区的带动下,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也梯次铺展开来,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
筑牢“四梁八柱”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更是示范片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它的支撑作用,犹如建筑中的“四梁八柱”。
“示范片区要突出产业兴旺,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游则游’,每个片区至少明确1个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瑞先说。
具体来说,每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都要培育出一个主导产业,并且比重达到30%以上。同时,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延链补链、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时下,各示范片区正立足本地优势,在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培育、持续提升。
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民鞠朋浩这个“双节”假期依然忙碌——每天,有近三千斤小西红柿经他的合作社自村民处统一收购,再发至全国各地。“虽然现在不是收获高峰期,但一天也离不了人,到了高峰期就更忙了。”
平度市崔家集镇鳞次栉比的西红柿大棚。邢志峰 摄
“乘‘柿’而上,向阳正红”。在向阳红示范片区,一排排西红柿大棚在阳光的反射下,闪耀着银光,绚丽夺目。向阳红村曾是一个“种粮粮不收,种菜菜不长”的洼地。后来,该村结合当地的酸性土壤以及种植西红柿的历史,最终把目光瞄向了发展小西红柿这一产业。时至今日,向阳红示范片区已建有2400余个设施栽培大棚,种植面积1.5万余亩,年产小西红柿5万多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青岛在示范片区产业培育的过程中,注重片区之间的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根据不同片区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一个联农带农富农的主导产业,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实现“片片有一样,片片不一样”,让示范片区呈现别具一格的靓丽图景。
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文化产业年产值2.6亿元;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企业,油画作品畅销全球……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锚定油画产业,发展陶瓷、石刻、根雕、绘画等业态,与生态美景相融,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服务体验为配套,打造高品质农旅综合体。
“双节”假期,游客在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游玩。
智能调控的“温光水气肥”、比传统温室高6-8倍的产量、高效精准的现代化种植……在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数字”已然成为最鲜明的“标签”。依托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以“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为路径,推进“产业、乡村、旅游、治理、生态”数字化发展,打造以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为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这里,一个个智慧棚结出了科技果,提了效率,添了活力,增了动力。
坐落在胶州市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项目,是青岛农业企业一颗耀眼的明珠,该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最大的外资农业项目,待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形成年产值500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截至目前,2022年市级示范片区共实施项目93个,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6.19亿元。2023年共安排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15.03亿元,现已开工项目111个,完成投资7.2亿元。
激发“内生动力”
“这个假期,我们为来民宿的游客设计了‘吃住玩’一体的活动,反响很好。”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园园表示,其中,“玩”的环节,其与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的村民合作,将游客引至其自家田地体验采摘,同步实现村民增收。
在杨家山里,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机遇,各种沉睡资源正在被“唤醒”。
“我们大下庄闲置资产资源较多,得益于示范片区发展,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旅游,为我们带来了发展良机。”示范片区内大下庄网格党支部书记杨福瑞受访时说,为满足游客需求,党支部摸排闲置宅基地60余处,动员村民集体发展民宿、农家宴等产业。村集体牵头成立民宿专业合作社,托管村民闲置宅基地47处,委托融源公司高标准统一打造、统一运营。开发民宿管家等岗位,解决村内和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120余人,人均收入3万元。“我们村的村民每处宅基地可收取6000-10000元不等的保底收益,还可根据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分红,村集体仅服务费一项,每年收入15万元,实现三方共赢共富。”
这是青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强村富民活力显现的一个生动实例。
一年半以来,青岛围绕活权、赋能、富民,激活农村土地、资产、资金,构建强村富民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坚持把示范片区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优先在示范片区内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10个市级示范片区累计承担9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累计盘活农村闲置土地6000余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出台《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市级奖补资金投资产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全部确权到村。以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资产入股、劳务合作等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市级示范片区内村庄累计增收1300万元,平均每村增收17.4万元。
据介绍,青岛通过示范片区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开展技能培训60次,累计培训农民2300人;新增就业岗位923个,人均增收1.5万元。
与此同时,示范片区乡村建设全面提速。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在示范片区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开展道路提升、杆线序化、公共空间整治,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整治、精提升,累计拆除违建、残垣断壁2.2万平方米,完成路边整治290公里,杆线序化4.3万米。统筹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片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为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建农村道路98公里、整修排水沟84公里,片区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集中供气覆盖率达21.9%。
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强化资源保障和有效供给,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改造乡村服务中心、会客厅16处,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加快推进助老大食堂、研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冯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