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旅游,共生共荣。

在第13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对外公布《山东省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3-2030年)》(鲁交规划〔2023〕30号),这是山东省第一部旅游交通专项布局规划,也是贯彻落实3月在青岛闭幕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又一重要规划。


【资料图】

作为指导山东旅游交通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次发布的规划以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及沿黄渤海、沂蒙革命老区等文旅资源富集区域为重点,对构建全省“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做出系统安排。

青岛是著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明显。2022年,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沉寂多年的老城区加速复兴,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等文旅新场景新地标越来越多。今年“五一”假期,青岛赢得大流量——民航运输入青旅客15.89万人,同比增长268.06%;铁路运输入青旅客69.97万人,同比增长929.17%;高速公路驶入车辆323万辆,同比增长60.74%。

“推进明村至董家口、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等项目建设,实施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等改扩建项目”;“依托黄渤海千里黄金海岸线,整合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滨州、东营市滨海公路,打造城海一体、山海融合的中国仙境海岸旅游交通廊道”……在这份规划中,闪耀着浓厚的“青岛元素”。

乘势而上,以规划为引领,青岛加快交旅融合发展步伐,提升交通服务功能和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让城市更加宜游。

01

“东西南北中、一环游山东”

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旅游者外出旅游,首先要解决从定居地到旅游目的地空间转移问题。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通达性十分重要。

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顶层协同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已批复的交通强国示范方案中,甘肃、四川、云南、浙江、海南等19个省 (区、市)均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实践探索逐步深化并取得显著成效。从各地实践情况看,目前,交旅融合仍主要聚焦在公路领域,以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等方面的实践为主。

聚焦“快进慢游”,山东着力打造旅游交通网主骨架。所谓“快进”,就是人来的时候,交通要高效把人运过来;所谓“慢游”,就是游客来到这儿以后,游玩要走得慢一点,停留时间长一点。规划提出,构建串联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及黄渤海、沂蒙革命老区的旅游交通网主骨架。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通道,连接五大文旅资源富集区和重要交通枢纽,提高旅游目的地通达性和便捷性。以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为主体构建“慢游”风景道,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规划形成东部“千里滨海”、西部“鲁风运河”、南部“红色沂蒙”、北部“黄河入海”、中部“长城寻迹”五大主题廊道,整体构成全省“东西南北中、一环游山东”旅游风景道总体布局。

从目标任务来看,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网“快进”通道,全部设区市通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出入口至A级及以上景区1小时内通达、至4A级及以上景区30分钟内通达。基本贯通五大主题“慢游”风景道,形成一批高标准旅游风景道示范路段。到2030年,全省建成“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旅游交通网,实现省内重要文旅资源三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全面建成五大主题“慢游”风景道,串联全省88个区县,通达140余个、60%以上的4A级及以上景点。

02

青岛:五大主题廊道中的关键节点城市

向东是日韩,向西是黄河流域、中亚、西亚、欧洲,向北是京津冀、东三省,向南是上海、长三角——从地图上看,青岛处于十分关键的“十字形”战略位置。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为“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的关键节点城市。当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正在加紧建设。

G228青岛段航拍

青岛“铁公机”基础条件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通达,具有对外衔接快进通道的明显优势。公路方面,拥有高速公路17条、892公里,居山东省内第一,副省级城市第3位;普通国省道2231公里、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铁路方面,现有铁路12条、运营里程66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目前,青岛铁路日进出近300列。民航方面,山东省内首个4F级胶东国际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保障需求。目前,青岛机场开通国内航线180条,已超过2019年的168条;国际航线开通26条。

在山东布局的五大主题廊道中,交通优势明显的青岛将发挥重要角色——

在“长城寻迹”主题廊道布局中,青岛成为“长城寻迹”(慢游)风景道“一轴”中的关键节点城市:伴行齐长城本体遗址的高速廊道,贯穿青岛、潍坊、临沂、淄博、济南、泰安六市,全长415公里,由青兰、京沪、济泰、济南绕城、济广高速构成。路线串联青岛市齐长城百果园,潍坊市诸城大舜苑,临沂市沂水杨庄高楼子,淄博市沂源县洋三峪乡村、青兰高速沂源服务区,潍坊市临朐县黑松林,济南市莱芜战役纪念馆,泰安市泰山景区、泰山宝泰隆,济南市九顶塔民族欢乐园、金象山乐园等文旅资源。沿齐长城“快进”通道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推进明村至董家口、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等项目建设,实施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等改扩建项目;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千里滨海”主题廊道布局提出,依托黄渤海千里黄金海岸线,整合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滨州、东营市滨海公路,打造城海一体、山海融合的中国仙境海岸旅游交通廊道。沿黄渤海“快进”通道将规划形成“高铁高速双环,七大机场协同”的沿黄渤海“快进”通道主骨架,衔接山东半岛沿海与内陆城市,助力文化旅游海陆联动发展。其中,“半岛高铁环”由天津至潍坊、潍坊至烟台、青岛至荣成、莱西至荣成、青岛至盐城高铁组成。七大机场由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机场组成。

“千里滨海”(慢游)风景道以G228沿海公路为主轴线,串联渤海海域滨州、东营、潍坊及黄海海域烟台、青岛、日照七市,强化自驾游路线与海上游码头及停车区、驿站等服务设施连接,规划形成“一带多支、山海互见”总体布局。

03

示范引领,加快多业态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青岛一直在积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了崂山景区旅游专用路、莱西“最美骑行路”等一批样板名片。

崂山景区旅游专用路

作为青岛重要的山海城旅游风景线和沿线近万名居民出行的唯一主通道,崂山景区旅游专用路不仅承担着通行功能,也成为游客观赏的美景之一,带动了旅游业态的发展,自驾游、观光游显著增加。

位于莱西的湖滨路,起自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北七村,环莱西湖一周,终于水集街道办事处产芝村,全长29.8公里。莱西市围绕乡村振兴及湖滨周边休闲旅游、人文资源等,在提升道路技术状况和服务能力同时,不断丰富道路两侧休闲旅游服务内容。2022年,莱西市政府对湖滨路休闲旅游功能进行再提升,施划专用自行车道,设置骑行驿站,并进行道路两侧景观提升,打造最美骑行线路。今年5月,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的“最美风景,来看山东的路”推介中,莱西市湖滨路被评为“最美骑行路”。

莱西最美骑行路-湖滨路

基础好、优势足、潜力大,下一步青岛应如何发力交旅融合?

理念融合很重要。随着未来出行的短途化、多元化以及自驾游、个性游的增长,交通出行需随旅游需求的变化而变。特色公路、客运枢纽场站、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及其拓展等等都是交通行业为适应未来发展而主动思变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对交旅融合的认同感,将旅游服务的理念融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全过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将交旅融合看作是旅游在交通上的简单叠加。

放眼全国,交旅融合以示范项目为驱动,不断进行交旅品牌塑造、特色IP融入、商务文旅活动等业态拓展。青岛在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改造的同时,还要拓展交旅产品,加强业态融合,提升品牌价值。特别是要以此次规划为契机,在公路业态基础上向铁路、海港、地铁等多业态拓展,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品牌文化产品,实现多产业多业态整合。

青岛地铁11号线

以青岛最美地铁线11号线为例。这条地铁由北向南串联鳌山湾、蓝谷、崂山风景旅游区,可以将文旅元素提炼融入到站台车票设计中,增加讲解宣传,提供景区接驳服务,打造连通山海的地铁旅游新业态。

共赴山海之约,畅享美好生活。依托旺盛的旅游出行需求和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渐入佳境的交旅融合发展,正在为这座“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打开一扇新的“机遇之门”。

作者 |周建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