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天入地、见缝插针”,新增泊位2.2万个

“增量”建成公共停车场71个,“挖潜”完成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

小小停车位,大大民生事。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市停车设施建设攻坚行动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依托全市工作体系,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抓住停车设施供需矛盾这个关键点,按照“2+5+4”布局有力推动停车设施建设攻坚,努力做好“增量”和“挖潜”两篇文章。

“增量”就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以优先解决老城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项施策,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上天入地、见缝插针”建设公共停车场,破解停车设施建设用地难题,涌现多种建设新模式,全年建成公共停车场71个,新增泊位约2.2万个,持续增加泊位供给。

“挖潜”就是创新推动停车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停车共享“新提升、新模式、新突破、新升级”,不断健全全社会停车设施共享机制,全年完成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成244个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完成28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持续释放停车资源。

通过“增量”与“挖潜”并重的方式,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缓解供需矛盾,让市民出行更加顺心。

多措并举增建停车设施

城市停车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今年,我市迅速建立市级总指挥部、专业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形成市、区、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网络’高效协同工作格局,统筹推进攻坚行动,实现良好开局。”在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树更介绍。

与此同时,在政策体系方面也不断完善。研究出台并灵活运用《关于对公共停车场建设及联网管理进行资金奖补的通知》《关于部分早期人防工程拆除时不再要求补建补偿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充分利用零星边角地块、人防、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空间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市区两级联合发力,启动边角地、零星地块普查,“一点一策”研究土地权属、使用现状和建设方案。由各区市政府确定用地主体,集中“打包”办理供地手续,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募集资金建设停车设施。

巧用城市小空间,破解停车大难题。今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增建停车设施——

实行“人防+停车”。系统利用人防空间,建设地下停车网络。编制早期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规划,统筹人防平战结合项目、早期人防设施改造利用项目,改建停车设施。例如,利用原龙山商业街人防工程改建公共停车场,可提供泊位256个,极大缓解青大附院市南院区停车难问题。正在实施的中山商城和禹城路连接通道人防改建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地下停车场“连点成片、连片成网”格局,成为省内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

实行“公园+停车”。探索利用公园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今年建成的市南区六街口停车场便是充分利用街心口袋公园地下空间,建设井筒式智能机械立体停车库,即在地下挖口“井”,把地面已成熟应用的电梯式智能化立体车库“搬”到地下,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50个泊位提升到200个泊位;西海岸新区经控大厦西侧地下停车场则在仅仅4000平方米的公园地下建设三层智能立体停车库,建成后可提供泊位240余个,地上恢复为城市公园。公园和停车结合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

位于历史城区的六街口停车场,采用了地上公园、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设计,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实行“立交+停车”。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空间,创新开发地下交通“环”——今年,结合周边大型医院、商务办公区停车缺口大的需求,我市设计实施了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停车场项目。该项目利用立交桥地下空间设计停车泊位1673个,并通过“井”字形地下环路快速连通,实现就医车辆“全地下”通行及停放。同时在各个方向设置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直接连通,实现与轨道交通站点、医院地下空间的无缝衔接。建成后将形成集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人行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中心。

实行“公建+停车”。规范利用公建空间,破解区域停车难题,在利用学校运动场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方面积极破题。例如,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利用学校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案例,新增操场地下停车泊位191个。项目采用学校地下空间单独出让的方式组织学校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除满足家长接送停靠需求的同时,还可对周边居民错时开放;胶州市结合行政中心办公楼改建,建设全自动立体停车场,可提供泊位543个,为行政中心办公及前来办事市民提供便捷停车服务。

实行“边角地+停车”。科学利用边角地空间,发展智能立体停车。积极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立体停车设施,今年重点推进的60个公共停车场中,有20个利用小地块建设智能立体停车设施。例如,崂山区青岭路停车场,在不足4000平方米闲置空地上建成了两组停车楼,为周围写字楼提供500余个泊位,采用全自动智能停车设备,存取车辆不超过90秒,大大提升了停车效率;市北区海伦路小区、电业花园等老旧小区建成年代早,泊位配套均不足30%,海伦路停车场项目利用路边不到13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建成智慧机械立体停车楼,实现新增泊位184个,极大缓解周边停车难题。

持续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能

停车场不光要建好,更要管好。

今年,我市聚力停车共享“挖潜”,实现智能改造新提升。2021年,青岛市已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具备条件的36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部开放共享,释放泊位约2万个。今年,在巩固共享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理念,对具备改造条件的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实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改造后接入“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集成车场导航、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等服务功能,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一网管理”,共享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青岛完成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

与此同时,拓宽停车共享“广度”,探索经营性停车场共享新模式。“我们组织各区(市)下沉一线逐家洽谈,鼓励经营性停车场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模式。”丁树更介绍,今年全市已完成244家商城、酒店、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共享,共享停车场利用全天开放、错时开放、分类包时等方式,灵活释放停车资源,实现多元化共享,释放泊位9万余个。以李沧区维客星城商场停车场为例,推出包夜和包月优惠政策后,包月车辆已达400余辆,盘活近45%的闲置泊位,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得到缓解,同时周边道路违停率明显降低,道路通行效率提高15%以上。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在小区停车共享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积极开拓停车共享新思路,组织各区(市)统筹业主自持、小区公有、物业自管三类停车资源,大胆探索“政府引导、个人自愿、潮汐开放、有偿共享”的小区共享停车模式。同时,创新助推“智慧物业”和“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互联互通,努力为业主车位共享和市民使用车位搭建信息平台。今年已完成28个试点小区开放共享,释放泊位87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坚持以“全市一个停车场”为管理目标,对路内、路外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停车场等停车资源全部纳入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已搭建完成,接入各类停车泊位50余万个。通过停车资源“一网共享”,实现城市停车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化管理,不断推动停车有位、停车有序、停车有智,让市民真正感受到智慧停、便利停、舒适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从停车设施建设这个“小切口”入手,对三年攻坚民生实事坚决办、及时办、认真办,切实带来民生实惠,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文 刘栋/图)

关键词: 见缝插针 上天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