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离春节越来越近,王哥庄大馒头也迎来销售旺季,王哥庄街道何家村的馒头商户们也开始全力增加产量,迎接一年中最旺时节的到来。在东方甄选山东行直播间展示并教主播“七七”做“锦鲤”面食而火了一把的荆长艳,她就是何家村媳妇。近日,记者来到何家村走进荆长艳家的“久香园铁锅大馒头”,感受临近过年馒头店忙碌的备货现场。

荆长艳做的面食

产量翻番,全面开始忙活春节订单

走进何家村的主街道,放眼望去两旁房屋一个个都挂着带有“王哥庄馒头”字样的招牌,馒头店门口人来人往。久香园铁锅大馒头店的门口停放着电动车、轿车、货车,顾客接踵而至,生产馒头的车间内热气腾腾,如临仙境,荆长艳正在店里忙得团团转。

40岁的荆长艳是何家村第一家“王哥庄大馒头”零售店铺——久香园铁锅大馒头的创始人。荆长艳是临沂人,2007年嫁到何家村,是何家村有名的巧媳妇。只见她扎着一个马尾,瘦瘦的瓜子脸,脸上常常挂着笑容,说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干活麻利。一个面团在她手里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一个长条状的面团、一把勺子、一根签子,在荆长艳的手中捏、摁、揪,不到20秒钟,一个锦鲤雏形随之出现,再用勺子压上鱼鳞痕,用面搓出两根长长的细条做锦鲤的鱼须,用黑豆点睛,栩栩如生的锦鲤如魔法般“变”出来了,除此之外一块块面团在她的手中变幻出若干千姿百态的外形,福袋、寿桃、锦鲤、苹果、元宝……

荆长艳做的花饽饽

刚坐下又站起来,几乎没有歇脚的空挡,这是荆长艳在店里的常态,看面团发酵的时间,给外地顾客发快递,招待预订馒头的客户,处理线上订单……荆长艳有4个手机,每个手机的用途不一样,有直播的手机,有处理线上订单的手机,有处理线下预订的手机,其中一个手机的闹钟响起来,“滴滴滴”,荆长艳和记者介绍到,“做鱼花的面发酵好了”,说罢,便去告知生产车间的员工,面已发酵好可以揉制、上笼屉蒸制。回到办公室还没等坐下,顾客询问订购的馒头快递是否已发出的电话又来了……

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现在包括荆长艳店在内的何家村各馒头店铺已经在逐渐增加馒头的产量。荆长艳告诉记者,今年的订单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尤其是以公司为单位的、以千计的大订单增多,并且有的大订单是通过抖音这个渠道前来预订。现在他们的生产量已经增加到平时的一倍,等到了春节前几天,生产的馒头数量会是平时的7倍多,那时就得加班加点干了。

荆长艳做面老虎

为了满足过年期间的巨大的馒头需求量,各家馒头店从现在就开始大量生产馒头、鱼花、枣饽饽这些具有年味的面食。荆长艳告诉记者,过年的订单量巨大,有时一个单位的订单量会达到5000多箱,过年期间面食订单量能达好几万箱。如此大的订单量,就算加班加点,也无法在短期内制作完。因此他们会提前生产大量的馒头,把它们存放到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中储存。在冷库里,馒头可以存放90天。

荆长艳介绍,她家订购馒头的消费者多为青岛的商户及老顾客,外地顾客约占消费者总量的三分之一。

馒头店的售货员张愉说:“荆姐是一位特别有活力、有干劲、有耐心的好老板,我在这里干了两年,工作得很快乐。过年前忙起来的时候,她只睡两三个小时,却精力很充沛,凌晨5点多到店里安排一天的订单,有时需要亲自上阵烧火、制作。”

荆长艳教外国人做面食

巧媳妇爱琢磨,创新出近30种面食产品

“最初王哥庄大馒头是为了饱腹,后来吃王哥庄大馒头的人开始追求吃得美味、健康,到现在吃得有仪式感,喝下午茶时配一点面制小茶点。”荆长艳对记者细数着王哥庄大馒头的变化。王哥庄大馒头的外观经历了外形从单一的圆圆胖胖的大白馒头到现在各式各样图案的卡通馒头,原料从面粉到黑米、全麦、大枣、核桃、南瓜等等,这离不开“巧媳妇”的创新与顾客需求的转变。

荆长艳是一个喜欢琢磨、爱创新、爱学习的巧媳妇,她意识到王哥庄是个旅游胜地,有大量游客前往,除了海鲜产品作为特产外,零售的王哥庄大馒头也逐渐变成了王哥庄的特产。大馒头的味道虽好,在外形、原料等方面没有亮点,无法吸引更多游客购买。因此她在开店不久便创新大馒头的原料,制作出了黑米、全麦、大枣、核桃馒头,这些馒头深受顾客的喜爱,尤其是大枣、核桃馒头引得其他店铺争相学习并模仿。

荆长艳家的粗粮面食

这两年,荆长艳又开始用面食制做各种小零食,小馒头干、饽花、面棋子、面食磨牙棒、萁馏、鸡蛋馒头干等。她平时喜欢钻研、学习、创新美食,面棋子本是传统节日二月二的美味佳肴,饽花也是七夕那天的“限定”美食,她把传统节日美食结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经多次改良后制作成下午茶或小零食。

“回想当初,两手不沾阳春水,什么面食也不会做,到现在历经12年钻研,创新研发了近30个花样类别的面食产品。”荆长艳说。她除了自己钻研创新产品外,还去威海拜师学艺,“威海的花饽饽在全山东乃至全国都很出名,颜色和花样相当漂亮,但是威海的花饽饽个头比咱们崂山面塑中花饽饽的个头要小很多。威海花饽饽一个一斤左右,咱们青岛喜欢十来斤的花饽饽。我把威海花饽饽里的色彩、手艺及口味与传统崂山面塑相结合,制作出了深受顾客喜欢的大馒头、面老虎、花饽饽等。”

荆长艳做枣饽饽

不断的创新,让荆长艳的大馒头越来越受大家喜爱。2015年从北京来旅游的一个小姑娘,因好奇而买了一盒原味馒头、奶味馒头,在高铁上品尝后,觉得味道特别好吃,小姑娘未出高铁站就坐了上返回青岛的高铁,又打车到了荆长艳家的馒头店。小姑娘到店后连声称赞荆长艳家的馒头味道好,花了1200元买齐了店内所有品类的面食及干海产品。

喜欢与顾客沟通,及时询问、听取顾客的建议,是促使荆长艳一直创新的动力,“顾客有时会说‘大馒头好吃,但是总吃就吃腻了,想吃其他种类的面食’,顾客的建议不断敦促着我创新。”2017年,荆长艳让传统的花饽饽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之前花饽饽只作为过年的面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那年在她的推动下,用花饽饽取代生日蛋糕给老人过生日成为时尚。“不少顾客觉得花饽饽上用面食制作的寿桃、福袋、小苹果,味道好、外形吸引人,便建议我零售这些漂亮的小面食,从2019年起我们开始做这些花饽饽上的小面食,很受欢迎。”两年前,荆长艳的牙医亲戚认为现在的婴幼儿吃的食品偏软,不利于牙齿的发育,建议她可以增加磨牙棒这个产品,她回家多次实验,终于用鸡蛋和面做成了适合婴幼儿食用的磨牙棒。

荆长艳教孩子们做面食

荆长艳曾连续两年在“王哥庄花样大馒头大赛”现场制作比赛中获得金奖,她制作的面食栩栩如生,从2020年空闲时就在抖音免费教网友做各式各样的面食,积累了两万多粉丝。最近正值世界杯,荆长艳用面食制作了足球并把制作过程发布在抖音上,她做的足球相当逼真,不知情的人丝毫看不出这是用面制作出的足球,直到掰开足球发现内有馅料才知道这是用面制作的面食,评论区的网友纷纷称赞她制作的面食足球漂亮,她的手艺精巧。

荆长艳教外国人做完面食

一波三折创业路,让花饽饽在上合峰会亮相

自从2007年嫁入到何家村后,荆长艳和丈夫就想着怎么赚钱过上好日子,因为他们发现同村有一家做批发王哥庄大馒头的生意红火,她和丈夫想到可以做馒头零售。王哥庄街道的人家家户户会做馒头,这意味着想要零售馒头势必要做的口感更佳。想把小小的馒头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荆长艳除了跟婆婆学习做馒头外,还到本村有名的巧媳妇家学习制作馒头的手艺。2009年荆长艳和老公、婆婆开起了何家村第一家王哥庄大馒头零售店,凭借着干净卫生的经营理念,只靠做大白面馒头就赚得盆满钵满。

荆长艳家的馒头店

荆长艳家店铺红火的生意让同村人看在眼里,村里的巧媳妇们也纷纷开店做起馒头零售,如今何家村主街道上已有30多家卖“王哥庄大馒头”的店。现在提起王哥庄大馒头人们会首先想到何家村。

2013年1月4日,对荆长艳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馒头店、7万多元的现金、3000箱馒头、干海参、馒头机器、面粉等,在火苗的吞噬中把这一切燃为灰烬,共计损失70余万元。“那时刚忙完了元旦假期,我们缺少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馒头机器连续负荷运转,没想到电路起火会让馒头店成为了一片废墟。店里收的货款没有及时拿回家,抽屉里总共有7万多元现金都被烧了,最后只在废墟里找到了几沓未被燃尽的钱,送到银行换了一万多块钱。”荆长艳心疼地对记者说。“那时我怀有7个月的身孕,当时满脑子是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受到惊吓,馒头店还能重建,以后一定会东山再起。”荆长艳眼神坚定地说到。

荆长艳的店获得了崂山区非遗工坊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知晓了荆长艳家馒头店起火的事,给她送去了3万元的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这3万元钱不仅给身无分文的我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情”荆长艳略显激动地说到。同村另一家馒头店老板主动让荆长艳到自家店铺生产馒头,这让荆长艳能及时交付已预订的订单。另外,许多已预付春节馒头礼盒定金的老顾客,知晓荆长艳家着火的事后并未要回定金或催促生产。她和丈夫又向亲戚朋友借了36万元,加上手头有的几万元,花了40万元在短短的十几天把房子盖好,重新买机器、买面粉等,馒头生意又做得红红火火。

本以为之后的馒头生产会一帆风顺,但是因着急赶订单盖好的房子在布局上有很多不合理处,无法满足生产大量馒头的需求。于是荆长艳的丈夫四处找厂房生产馒头,本以为新找到的厂房有足够大的空间能生产足量馒头就可以赚钱,却忽略了新找到的厂房过大,资源浪费且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这使他们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2016年他们一咬牙更换了厂房,并顺利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注册了商标“久香园”,她家的馒头店有了自己的品牌,这让馒头店的产品更具可靠性,也有越来越多的顾客购买她家的产品。

从那以后久香园铁锅大馒头店越来越红火,名气越来越大,2018年荆长艳制作的花饽饽作为青岛特产在上合峰会亮相。在前不久的东方甄选山东行的直播活动中,荆长艳作为嘉宾把有500年历史的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哥庄面塑展现给全国观众,这让崂山面塑又一次活跃在全国观众面前,又火了一把。

采访结束夜幕已降临,外面的气温已经降下,路上的行人逐渐变少,馒头店内仍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数十位戴着头套、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员工忙碌地倒面粉、和面、揉面、蒸制......久香园铁锅大馒头店是何家村乃至整个王哥庄街道的缩影,灯火通明的馒头生产车间里,浓密的蒸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内容来源:半岛全媒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