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青岛新闻网10月13日讯(记者 李丽涛)今天上午,市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119个,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62项,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101.3亿元,获得各类科技创新奖44项。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市国资委出台多项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建设不断突破。落实考核加分、利润加回、投入加大、激励加码、改革加力、容错减压等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此基础上,提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比例,对承担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按研发费用的2倍加回、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子计划或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按1.5倍加回、其他的全额加回。

在2021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对企业15.8亿元研发费用视同利润进行了还原,对红星化工、澳柯玛等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费用进行了加倍还原;对青啤、国信、澳柯玛、饮料、海检等企业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给予额外加分奖励。

创新激励资源集聚不断提速。遵循创新规律,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科研人员工资总额保障,加大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力度,对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核心技术团队的工资奖金、科研人员分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予以单列,不受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

2021年度,对市直企业科研人员6.38亿元工资总额予以全额保障。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倾斜力度和资金、人才、容错等保障力度,鼓励先行先试和大胆探索,营造宽容失败和允许试错的良好生态,使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真正将资源集聚的优势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研发能力。

创新激励政策落实不断加力。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回头看”,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跟踪问效,引导市直企业担好主体责任,用好用足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包”“工具箱”。推动有基础有能力的市直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企改革、打造产业链“链主”等工作紧密结合,同企业战略规划、科技规划、人才规划的制定实施一体推进,全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强起来”,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关键词: 激励机制 青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