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想要在开海后收获“高产”,除了要仰仗渔民们的出海经验,更与船上的高科技设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北斗终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探鱼器等设备的推广与更新,渔民们出海捕鱼更安全、更便利,科技范满满的设备助力渔民满载而归。开海前夕,记者登上岛城蓄势待发的生产船、收鱼船,探访渔船上通讯、护航、探鱼等方面的科技利器。

船老大王巨峰测试渔船上的设备。

渔船也有“大智慧”

在沙子口中心渔港,船老大王巨峰正在渔船驾驶室内调试着设备,为开海做准备。记者看到,渔船操作台上放置着多个通讯设备、对讲设备,近十台大大小小的数字显示屏让记者眼花缭乱。

“这个是北斗终端,这里是AIS避碰系统,那边是雷达。”对着驾驶室中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王巨峰逐一介绍。

“以前渔民出海作业时,完全是看天吃饭和凭自己的经验,由于无法通讯、没有定位,在海上危险性很高,寻鱼也不便利。”驾驶室里,王巨峰给记者展示了对讲机和单边带,“这俩是最早的渔业通讯工具,也是渔民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可以在近海与岸上联系,也可以用于渔船与渔船之间的联系,不过很容易受到干扰掉线。”王巨峰告诉记者,近年来,渔船上的高科技越来越多,通讯、护航、探鱼类的设备一应俱全,仿佛让渔船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渔民出海“护身符”

如今,北斗终端已经成为渔船上最重要的设备。“之前,在海上都是没有通讯定位的。渔船开到哪里,岸上根本不知道,船上的人也没法与岸上联系。”说起北斗,王巨峰很是感慨,“北斗对渔民出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王巨峰和许多渔民眼中,北斗可以说是出海渔民的“护身符”。关键时候,它能够救船、救命、救险;日常作业中,它能够及时传递信息,为渔民节省出海成本,确保利润。

王巨峰坦言,渔船一旦在海上出事,只要按一下北斗终端,就能立即启动报警,也可以及时和陆地上的人联系求救,岸上可以根据北斗终端的定位,组织最近的海上救援人员前往救援。

在日常作业中,北斗终端也为渔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渔船出海后,发生什么小故障,借助北斗终端,在海上就可以联系处理,不用再跑回渔港一趟。”王巨峰说。

同时,北斗终端也为渔民盈利提供了帮助。“比如我们的收鱼船,以前在海上收鱼全凭经验,有时候一趟下来,收价高了还会赔钱。现在通过北斗终端,我们在收购之前,就能得知码头上海货的价格,及时了解行情,就不会赔本了。”王巨峰说。

通讯设备为渔民出海捕捞保驾护航。

渔船的“全景倒车雷达”

“AIS学名叫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我们渔民都叫它‘避碰’。顾名思义,它能够自动识别渔船周边的渔船,并提前发出警报向船长示警,避免出现船只碰撞事故。”王巨峰说,在海上航行经常有雾,驾驶员的视线会受影响,通过这个设备可以清楚看到其他渔船的位置,避免相撞。它就像是汽车的“全景倒车雷达”。

今年6月份,沙子口中心渔港的渔船刚刚更换了新的AIS。记者了解到,AIS有自动识别、报警、目标船信息显示、GPS导航等主要功能。

“12海里内有船,它就开始示警了,你在雷达上就能看见。当1.5海里内有船,它就会‘滴滴滴滴’很激烈地响。这个时候船长、大副就要手动操作,避让船只,以免发生事故。”王巨峰告诉记者,12海里的距离,在海上凭借肉眼无法清楚观察到船只,通过AIS,再借助雷达,能够确定船只的位置,也便于生产船与收鱼船在海面上进行交易。

“AIS系统具有信息量大、抗天气干扰强、能越障碍传输,还能显示近距离目标等优点,并具有一定的绕越障碍能力。就好像给渔船配备了‘全景倒车雷达’,能有效提高渔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王巨峰与船员们介绍说。

水下鱼群一探便知

在生产船的驾驶室旁边,一台微型电视模样的仪器引起记者注意,王巨峰介绍它是探鱼器。“10艘生产船9艘都有探鱼器。”王巨峰说,探鱼器作为寻鱼、捕鱼的帮手,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上船了,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探鱼器能够探测到和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增多,为渔民捕鱼提供了更多便利。“之前探鱼器没有那么先进,大概只能看看水下的情况,基本上全凭船员的经验捕鱼,比如去年这里丰收了,今年或许还有,先放一网下去看看情况,不行再找别处下网。”王巨峰说,“现在的探鱼器先进多了,能够看到水底下不同深度有没有鱼群,还能看到鱼群的大致规模和形状,经常捕鱼的渔民大致就能判断出来,水底下有什么鱼、有多少鱼、值不值得下网。”

记者从岛城多名船老大那里了解到,探鱼器主要有三种功能,第一是方便、快速探测出水下是否有鱼、鱼的大小、位置、水底的形状、水温、水深等,渔民一出海就打开探鱼器,哪里有鱼汛,渔船就在哪里捕捞;二是定位鱼群,知道哪个位置有哪种鱼,下次出海就准确无误捕捞到这些鱼群;三是可以起到GPS的作用,起到导航、测绘经纬度、测标作用。

对于拖网型渔船而言,探鱼器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既能够弥补出海新手的经验不足,同时为渔民们节省了试错成本,避免了时间的浪费。显示屏上鱼群的踪迹,正是渔民们下网前的底气,助力渔民满载而归。

延伸

全市5633艘渔船将安装“新北斗”

如今,北斗与AIS已经成为岛城渔船的必备科技,而北斗更是在不断更新换代。据了解,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编制的《青岛市渔船北斗3代终端配备项目实施方案》日前通过专家组评审,未来,青岛将分阶段实现全市5633艘渔船全部安装北斗3代终端,推进海洋渔业管理现代化、精细化。

据悉,截至2021年12月,青岛共有1249艘渔船安装了北斗终端(含公务船15艘、远洋渔船8艘),其中绝大多数终端为2012年、2013年配备,全部使用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使用近10年,一些设备因部件老化经常发生故障。

按照计划,青岛第一阶段预计实现全市44.1kW(含)以上1249艘大中型渔船全部安装北斗3代终端,实现对大中型渔船的全天候监控;第二阶段预计实现4384艘小型渔船全部安装北斗3代终端。北斗3代终端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较于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信号具有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高等优势。覆盖范围由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定位精度由20米提高到10米。

海洋渔业远离陆地生产,受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大,发生安全事故概率大,且因救助难于陆地,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大损失。北斗卫星技术是实现海洋渔业管理特别是捕捞渔船管理的最佳科技手段之一,随着其技术的发展,渔船北斗终端的更新成为必然要求。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见习记者 崔家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