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以来,多只定期开放权益类基金迎来开放期,基金产品在封闭期的表现将接受持有人的“大考”。部分基金封闭三年跑赢大盘50%,部分产品跑输市场,行业人士建议持有人客观看待权益基金较长封闭期的“双刃剑”作用,核心还是关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长期投研能力。
多只定开基金迎来开放期
业绩乏力基金临“大考”
近日,东方红睿玺3年定开混合基金发布开放申赎和转换业务的公告,11月16、17日为产品开放期。
上海另一家中型公募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旗下3年定开混合型基金于11月2日至11月27日办理基金申购、赎回及转换业务,本次开放期为20个工作日。
两家明星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经理领衔,封闭3年后的业绩却相当悬殊,前者封闭期以来基金收益率超70%,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逾50个百分点;后者3年封闭期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不到12%,业绩逊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近6个百分点。
“部分基金3年定期开放,打开时净值还在1块钱左右,虽然前期有少量分红,但在同期科技、消费基金赚钱效应的对照下,这类产品打开申购后可能会引发投资者不满,造成较大的赎回压力。”一位基金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定开权益类基金在封闭期的业绩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个封闭期的资金募集情况。
据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观察,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封闭期打开后由于赚钱效应较好,没有流动性需求的客户可能会选择继续持有;而对于业绩欠佳的基金,开放期则可能意味着投资者较多的赎回。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杨晗认为,封闭期为3年的基金,打开时大概率面临的是赎回:业绩表现欠佳的产品,开放后投资者会因为不满意投资业绩赎回;而业绩表现优异的产品,投资者也会因为资金的使用需求等客观因素获利了结。虽然结果一致,但产品业绩决定了投资者对于管理人的信任,极大程度决定未来是否会继续参与投资。“定期开放基金降低了基金经理因为投资者频繁申赎对于流动性管理的难度,理应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超额收益。投资者愿意购买该类产品,也代表对管理人的信任。如果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对于品牌的伤害程度更高。”
封闭运作不必然带来较好回报
定开业绩评价需客观理性
一般而言,公募基金通过较长期限的封闭机制,不仅让基金经理在市场大幅波动时避免因流动性压力而扰乱投资策略,也有助于提升客户盈利体验,获得产品净值增长的完整收益,不少基金也为长期持有的客户斩获了不俗的投资回报。
以东方红睿玺3年定开混合为例,该基金封闭期间收益率超70%,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50%以上,封闭运作确实给基金带来长期超额回报。
该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延飞表示,基金最终的目的是给持有人挣钱。作为一名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长期持有权益类资产的回报高于其它资产类别,通过陪伴优秀的企业成长,能够享受企业增值带来的收益。他的目标是长期战胜市场,并为持有人获取绝对收益。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高管分析,封闭运作的权益产品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利用封闭机制使得客户实现长期持有,运用被动的机制帮助客户克服人性弱点,减少交易频率,获得长期收益;同时,封闭机制也能够减少基金份额变动对基金经理的扰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长期投资机遇,并保持投资策略的稳定性。这种优势在市场大幅波动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然而,也有部分产品虽然同样封闭,投资收益的效果却不如人意。排除6个月以下的短期定开的权益类基金,目前处于开放期或即将开放的产品中,多只基金封闭期间投资业绩逊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并没有达到产品封闭带来的超额收益目标。
“较长的封闭期是一把‘双刃剑’,长期投研能力突出、契合市场风格的基金可以斩获超额回报,而投研水平平庸或组合不契合市场风格的产品,还可能产生亏损。”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称。
多位行业人士建议,投资者选择中长期定期开放基金,需要优选投研能力突出的基金公司,并深入了解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也应该对应基金的封闭期,拉长考核周期也要尽量拉长,以做好平衡业绩考核与封闭期限的匹配。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对于封闭期较长的基金,投资者要深入了解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长期投研能力、历史业绩、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等情况,对产品业绩的评价,也要观察基金在考核周期内是否超越市场主流指数或同类型产品,这样对基金评价才相对客观。
上海上述中型公募高管也表示,在长期价值投资体系下,他所在基金公司发行布了多只长期定开权益类基金,与之相对应,公司投研团队建立起一套长期、客观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以短期业绩为考核标准,注重长期绝对收益,为投研人员提供了更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
部分行业人士还建议,投资者针对定期开放基金的业绩评价,还需要有客观理性标准。
“投资者的心态是,牛市看相对收益,希望在牛市中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熊市看绝对收益,是希望市场即使市场大幅下行也能获取正收益。这个理念可以理解但缺乏一定的客观性。”杨晗表示,在各个市场环境下均能攻守兼备的产品较少,即使历史业绩如此,未来也不能保证符合预期。投资者在评价基金业绩的时候,可以结合产品的投资目标,以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表现,对基金业绩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