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健康时报联合举办“肝癌早诊早筛云端论坛”。

我国肝病人群基数大,肝癌已成为肝炎人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对于肝癌的防治,早筛早诊是主要途径。

在论坛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教授侯金林介绍,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

肝癌的早筛早诊仍是目前世界性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教授王红阳在论坛上表示,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清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测的方法。单一的检测方法,如超声对于肝癌的检出率为84%,对于早期肝癌更低,仅为47%。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同样不高。

“基因检测技术作为现有临床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为解决肿瘤早期预警筛查的老问题开辟了新思路,有望与血清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共同构建肝癌早期筛查的‘铁三角’。”王红阳说。

肝癌早筛早诊已成为国内和国际研究的热门领域。美国Exact Sciences公司的早期肝细胞癌(HCC)血液检产品在2019年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而Grail、Thrive Earlier Detection等在泛癌种早筛早诊上也正在积极研发。在国内,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在此领域开展研究,目前和瑞基因等多家企业积极入局肝癌早筛早诊领域,并进行产品转化。

为了助力肝癌早筛早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教授王红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侯金林与和瑞基因共同发起、国内近二十家临床中心参与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PreCar)于2018年启动。

这是全国第一个依托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外周血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选、鉴定及验证的超大规模队列研究。在论坛上,和瑞基因发布其首个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Liver Screening)。这成为目前国内首个、也是唯一经过超大规模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验证的临床级别产品,可以提前6-12个月、甚至更早发现极早期微小肝癌。

在会议中,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副主任、教授黄祖雄介绍了一个案例,在PreCar研究中,一位57岁男性乙肝伴肝硬化,研究入组后,在历经18个月随访过程中,4次访视甲胎蛋白和B超均未显示有肝癌风险,但和瑞基因肝癌筛查基因检测判断为转癌高风险。随后在第四次访视中,该患者诊断为早期肝癌。

“在研究中发现,有多例案例证明cfDNA基因检测可以联合血清标志物、影像学,提前发现极早期微小肝癌,早预警、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黄祖雄教授说。

关键词: 肝癌早诊早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