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铁路货运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发送量累计完成20.1亿吨,同比增长4.3%。

“公转铁”稳住铁路货运基本盘,“散改集”优化铁路货运结构,国际联运增势喜人。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助力铁路货运跑出加速度。

16.8万车,7月铁路日均装车量刷新历史纪录;

1232列,中欧班列连续第三个月开行超千列。

翻开中国铁路货运成绩单,一串亮眼的数据振奋人心。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9日披露,今年前7月,被称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铁路货运跑出“加速度”,发送量累计完成20.1亿吨,同比增长4.3%,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抢抓机遇“公转铁”,日均装车量再创单月新高

7月16日下午5时35分,满载着1080吨铜精矿的41510次货物列车,驶入福建龙岩市上杭火车站。4小时后,这些矿石原料顺利送抵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阴极铜生产线。

这样的镜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基地。今年以来,其支柱企业紫金铜业阴极铜产量同比增长12%,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3.4%。

然而,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公司2月出口合同有5000吨阴极铜产品,一下子难以组织发运到厦门港口。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元杭回忆,幸好上杭火车站主动找上门来,指导厂家实地测量货物尺寸、重量等信息,当日就确认了加急运输方案,仅用4天时间,便将5000吨阴极铜全部运输完毕,确保了紫金铜业按时履行合同。

铁路的雪中送炭也赢得了企业的信任,紫金铜业决定把全年90%、约50万吨的铜矿运输交给铁路。今年以来,上杭站已为紫金铜业运输铜矿6060车,共计33.2万吨。

对铁路货运来说,大宗物资运输是重头戏,抓好大宗物资“公转铁”运输,就牵住了货运增量的“牛鼻子”。今年全国复工复产以来,铁路货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大“公转铁”运输组织力度。

在大宗物资运输中,煤炭运输是重中之重,铁路部门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各出奇招,力保铁路基础货源。货源78%以上为煤炭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公转铁”运输为重点,7月以来,日装车连续保持在1万辆以上。今年前7个月,浩吉铁路日均开车14列,进入7月日均达到了20列。大秦铁路运输潜力也得到充分释放,7月货运量同比增4.7%,创下年内新高。

“公转铁”不仅稳住了铁路货运基本盘,也进一步降低了货主企业运输物流成本。以北京局集团公司为例,今年上半年,为支持企业“公转铁”,他们减免26项货运杂费,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9亿元;降低电气化附加费收费标准,整车货物运输每吨公里降低0.005元,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2.7亿元。

一系列组合拳使铁路运输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7月,全国铁路日均装车量16.8万车,同比增加1.4万车,同比增长9.3%,再创单月历史新高。

大力推行“散改集”,为货运增运提供新动能

6月23日凌晨,一列满载洗块煤的敞顶集装箱列车,从焦作车务段嘉峰站开出,驶往连云港港口。这趟装载了54个35吨标准集装箱的列车,开启了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敞顶集装箱铁水联运新模式。

作为为大宗散货量身定做绿色运输方式,敞顶集装箱运输方便、快捷、环保,客户需求量不断增加。据焦作车务段有关负责人介绍,地处沁河煤田核心区域的嘉峰站发往连云港,再走水运到宁波,比企业原本陆路直送宁波每吨运费便宜15元以上,还能减少货损,经济环保又省心。因为性价比高,今年前7月嘉峰站共发运敞顶箱11954车,占总装车数的10.1%,占比在不断扩大。

在东北,“散改集”也优化了铁路货运结构。今年7月,在货运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沈阳铁路部门的主力货种煤炭的发运量占比从40%下降至27.9%。究其原因,矿建、集装箱等货物品类增幅分别高达102.1%、110.5%。前7月,铁矿粉、水泥熟料、粮食入箱等17个“散改集”项目扩大了多式联运合作,敞顶箱及集装箱累计发运2136.4万吨,同比增长75.7%,集装箱装车量同比增长45.6%。

“散改集”正是铁路部门不断创新服务的缩影。今年以来,货运系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在稳定大宗货物运输的同时,把发展集装箱作为货运增量的主要方向,并加快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融合。为了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已建成铁路专用线24条、在建187条,建成铁路物流基地3个、在建23个,为厂矿企业、港口提供无缝衔接的全程物流服务,也为货运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自今年5月份以来,铁路货运装车已连续3个月创新高,7月单日装车创下17.1万车的历史新高。

“散改集”为货运增运增收提供了新动能。今年前7月,全国铁路集装箱累计发送1171.3万标准箱、2.36亿吨,分别同比增长24.4%、34.3%;其中敞顶箱发送556.1万标准箱、1.33亿吨,分别同比增长62.8%、82.7%。集装箱对铁路货运增量的贡献率达到72.5%,单日装车最高达到35541车,敞顶箱单日装车最高达到17970车。

国际联运势头好,中欧班列单月开行数量创新高

去年6月30日,一列满载7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驶向德国杜伊斯堡,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关键项目——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后,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实现海铁无缝衔接,将使该通道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约20%。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国西部省市区进出口货物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发力,重庆、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货物经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货运量迅速增长。今年前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2109列,同比增幅79.9%,货物从最初的陶瓷、板材等少数品种发展至汽车配件、电脑配件、平行汽车等300多个品种,实现了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港口的全覆盖,联通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203个港口。

铁路国际联运增势喜人,还体现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的逆势增长。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发挥自身优势,为驰援全球抗“疫”、稳定外资外贸、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了“中国力量”。今年前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354列,发送货物5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1%、46%,单月开行数量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纪录,其中,7月份开行1232列,创单月开行数量最高纪录,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绿色通道”“生命通道”。

为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促进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按照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于近期下达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降本提质增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铁路联运发展方向,创新物流业态,主动对接国际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为中欧班列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服务体系。”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说。

关键词: 铁路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