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搭载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大棋盘”的定盘之子终于落定,“北斗”也成为当下人们聊天中的热门词汇。

“类似一条路修好了,大家可以在路上驰骋起来。”组网搭建完成究竟意味着什么?6月24日,华力创通(300045.SZ)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表示。

“组网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北斗终端产品、服务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6月28日,海格通信(002465.SZ)方面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何与5G、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结合,是公司后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自1994年正式启动北斗系统建设,到如今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北斗产业已形成上游突破封锁、中下游应用市场有待释放的格局。连日来,多位受访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北斗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这个产值将达4000亿元的产业正逐步打开民用市场,并向产业链中下游倾斜。

尽管市场潜力广阔,但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事实上,眼下产业链中的部分公司情况已不容乐观。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9家最具代表性的北斗概念股发现,2019年,其中6家公司营收或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且4家公司均对商誉计提较大额的减值准备并产生净亏损。

“目前企业面临的挑战挺多,整个产业链上可能聚集着百余家公司,上市公司也有数十家,竞争较为激烈。”6月24日,上述9家公司中的一家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各企业还是要基于北斗系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目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产值将超4000亿

作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后的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全产业链所有关键元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33.8%。

同时,《白皮书》显示,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也已达2284亿元。此次北斗全球组网完成,预计2020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北斗系统完成组网后,产业链上相关公司无疑将受益。

“从公司角度看,这肯定是一个利好信息,但并不会立刻反映在业务收入上。北斗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后,接下来就看如何应用。”上述华力创通董秘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5G正式商用后,“5G+北斗”的技术组合进一步打开了北斗市场空间。

“5G‘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征,叠加北斗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可为许多行业应用提供基础支撑。”6月29日,长江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于海宁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于海宁以自动驾驶举例,当自动驾驶等级达到L3级以上,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逐渐提高,高精度卫星定位不可或缺。根据国内传统车企以及新兴企业自动驾驶的规划,均计划于2020年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有望带动北斗卫星需求增长。

“作为国家发改委北斗园区重大专项的实施企业,海格通信将加速开展‘北斗+5G’产业升级的关键成果转化,持续催生更多北斗领域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北斗‘新基建’的研发与服务能力,助力实现北斗规模化落地应用。”海格通信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实际上,北斗产业链的升温有着较为明显的次序特征,如由军用向民用开放,由国内向国外推广,同时,北斗产业链产值呈现由上游向中下游倾斜的趋势。

6月29日,首创证券分析师李嘉宝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北斗的行业应用正不断拓展。一方面是如北斗应用向民航、海洋观测等领域拓展;另一方面,随着5G等新基建领域的发展,提供时间基准和空间位置基准的北斗系统,在融合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宽,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新业态将不断涌现。

海外市场也是一片蓝海。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北斗板块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仍较低,海格通信、华力创通、振芯科技(300101.SZ)该项占比为0%,民用龙头厂商中海达(300177.SZ)、华测导航(300627.SZ)该项占比仍低于20%,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日,华测导航总裁朴东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海外市场使用中国的产品占比不到10%,还有90%的市场有待我们去开拓”。

探寻商业模式

在长达26年的北斗系统建设中,产业链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攀升,“北斗概念股”也在资本市场经历沉浮。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中国卫星(600118.SH)、合众思壮(002383.SZ)、北斗星通(002151.SZ)、中海达、华力创通、海格通信、华测导航、雷科防务(002413.SZ)、振芯科技等最具代表性的9家企业发现,部分企业去年的经营业绩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9年,仅海格通信、华测导航、雷科防务3家公司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剩余6家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且有4家公司对商誉计提大额的减值准备并产生了净亏损。

亏损企业中,合众思壮的情况较为典型。2019年,合众思壮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下滑32.66%;归母净利润亏损10.61亿元,同比下滑654.01%。

上市以来,合众思壮进行了多宗收购,以进入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市场。截至2019年年末,合众思壮商誉净额为8.73亿元,占总资产10.21%,报告期内减值2.54亿元。公司坦言,未来存在收购的业务单元业绩不达预期,商誉持续减值的风险。

年报中,合众思壮也提出,“部分行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周期较长,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公司锁定的高精度应用、精准农业、机械控制等重点行业,产品应用均在导入阶段,市场需要培育,解决方案需要逐步成熟和优化,投入大,风险较高”。

除合众思壮外,近年来,北斗星通采取完善“北斗+”布局的并购策略,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誉。

2019年,北斗星通净亏损6.51亿元,同比下滑710.59%。

公司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在于计提资产减值7.08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53亿元。

与上述两大企业相似,2019年中海达净亏损1.54亿元以及华力创通净亏损1.48亿元,也主要在于计提了大额的商誉减值准备。

北斗应用在国内市场方兴未艾,新产品的研发、营销等都需要较长的窗口期。前述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受经济环境低迷、行业竞争加剧、融资环境错综复杂等外部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自身还处在商业模式和盈利点的探寻阶段,这也成为企业接下来亟待攻克的难题。

“当前北斗产业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产业链重心逐渐向下游转移。国内公司应抓住应用领域拓展、服务范围拓展的机遇,不断明确新业态的内涵和外延,聚焦核心战略和主营业务,建立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李嘉宝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关键词: 北斗系统 产业链